本文作者:admin

鱼塘养殖泥鳅?

admin 2024-07-16 0 0条评论

一、鱼塘养殖泥鳅?

步骤/方式一

池塘条件

池塘养殖泥鳅,可选靠近水源区域,面积以200-400㎡为宜,池塘水深在40-50厘米,水质偏酸、池底平坦淤泥少。在苗种下塘前,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消毒,水深在10厘米左右亩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溶水全池泼洒。

步骤/方式二

投放鳅苗

泥鳅苗要选择规格整齐,差距不太大的,有效避免大鳅吃小鳅。一般投放的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步骤/方式三

鳅苗饲喂

刚下塘的泥鳅苗只需要投喂适量的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精饲料,待到苗体长到1cm时,可以捕食水体中的小虫,这时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4次。同时要及时肥水,可适量泼洒一些肥水产品,调节好水质。

步骤/方式四

日常管理

池塘水温超过30℃时,泥鳅会钻入泥中避暑,容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因此要勤加换水,经常的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还可以降低水温,另外要做好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要注意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步骤/方式五

日常投喂

人工养殖泥鳅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达到25-28℃时,泥鳅摄食最为旺盛,此时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步骤/方式六

病害预防

泥鳅为了有效预防疾病,要保证水质清新,可通过水质调控措施,形成良好的水域环境,使得泥鳅生长旺盛,抵抗力强。要尽量做到不用药或少用药,避免有关的药物残留,确保泥鳅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

二、如何养泥鳅?

1. 准备容器:为泥鳅准备一个容器,容器的大小应该足以容纳泥鳅,同时也要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游动。容器的深度应该在20厘米左右,宽度根据泥鳅的大小而定。

2. 准备水:泥鳅养殖需要用淡水,水质要求极其严格,最好采用偏硬水。水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在20℃-28℃之间最为适宜。

3. 加入植物:泥鳅养殖需要在容器中添加植物,最好是水生植物,这样可以提供泥鳅一个良好的环境,也可以美化水族箱的景观。

4. 添加食物:泥鳅以小型的昆虫、蚯蚓及鱼类等为食,为了让泥鳅吃的丰富,可以添加小型的鱼粉或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

5. 保持清洁:容器内的水要定期更换,并且要保持水质清澈,同时也要注意容器内的植物和底栖的清除,以免积累污垢和病原体。

三、水塘里抓泥鳅的方法?

      在水塘里抓泥鳅的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1. **地笼网法**:地笼网是传统的捕捞工具,用来捕捞小鱼、龙虾、螃蟹、泥鳅、黄鳝等,建议选择大笼口并加铁丝滤网,效果更好。

2. **挖洞抓泥鳅法**:这是最直接的方法,一般选择在泥巴比较松软的地方,寻找泥鳅藏身的地方,用铁铲等工具将泥巴挖开,然后顺势抓捕泥鳅。

3. **诱饵抓泥鳅法**:这种方法需要准备鱼骨、鸡骨等动物骨头,将其捣碎之后洒入水塘中,泥鳅闻着香味就会前来食用,此时便可以下网捕捉。

       同时,要考虑到环保和卫生的问题,不能采用非环保的方法去抓泥鳅,并且在实施任何捕捞措施后,都应把泥鳅放生或者送到专门的救助中心。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上述方法时务必确保自身的安全,在不明水域捕捉泥鳅时要穿戴好防护装备。

四、如何建造泥鳅养殖池塘?

建造泥鳅养殖池时,需要将地址选在地势较高、水质良好且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并且泥鳅养殖池最好在冬季时建造,以免其渗水,而且养殖池的高度保持在1米左右即可,再往池塘底部铺上20-30厘米的淤泥。

泥鳅养殖池如何建造

1、选择地点

泥鳅养殖池的建造方法

建造泥鳅养殖池时,需要将地址选择水质良好且水源充足的地方,便于泥鳅繁殖生长,而且养殖池的地势较高,以免夏季洪水时期被淹没,并且养殖池中的土壤最好是黑土、黄土等粘度较大的土壤。

2、建造时期

建造泥鳅养殖池时,最好选择在每年冬季的11-12月份时进行,因为冬季建造的池塘经过下个冬天的冰冻后,就会使其土质更为坚硬,从而使得泥鳅养殖池不易渗水,而在春夏秋季节建造时,要进行加固。

3、池塘构造

泥鳅多生活在淤泥中,建造泥鳅养殖池时,需要将池塘的高度保持在1米左右,再往池底铺上20-30厘米厚的淤泥,然后对池塘泼洒生石灰或者漂白粉进行消毒,最后即可将清水注入到养殖池中。

4、饲养管理

饲养泥鳅时,需要将泥鳅苗放入15度的温水中清洗20-30分钟,再每平方米投放50-60只泥鳅,并且可以在池塘里养殖鲢鱼、草鱼、鳙鱼进行混养,而且能在池塘里栽种水草,为泥鳅提供栖息地与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