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蛙怎么养殖?
牛蛙养殖一定要做好围栏,水不要太深,在池塘中间用竹竿搭几个台子。方便牛蛙交配,跟晒太阳。
二、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食用蛙类,目前在国内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养殖品种。下面介绍一些牛蛙养殖技术:
1. 环境要求:牛蛙对水质和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养殖场必须有清洁的水源和适宜的水温,水质PH值应在6.5-8.5之间,水深要求为30-40厘米。
2. 种苗选育:种苗的选育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关键,选育时应选择健康、无病无虫的种蛙,要求尽量选择同一种类的蛙苗。
3. 饲料管理:牛蛙的食物主要以昆虫、蚯蚓、小鱼等为主,饲料应尽量自己养殖,饲料中应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4. 水质管理:牛蛙的养殖水质应保持清洁,水体中要保持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水温,水质不好会导致蛙苗生长缓慢,易患病。
5. 疾病防治:蛙苗的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粪便、残饵等,防止病虫害的侵袭。
6. 养殖密度:牛蛙的养殖密度应适宜,一般为每平方米10-15只左右,过高的密度会影响蛙苗的生长和发育。
总之,牛蛙养殖技术需要注意种苗选育、饲料管理、水质管理、疾病防治、养殖密度等方面,只有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才能保证牛蛙的健康和高产。
三、牛蛙养殖技术?
1.
养殖池建造
养殖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在1000至2000平方米左右,蛙池四周用钢丝网围墙,地面上部分高1.5米,地下深入40厘米,防止牛蛙打洞逃跑。
2.
苗种放养
苗种放养半个月前蛙池要消毒,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全池泼撒,10天后就可以投放牛蛙苗。
3.
放养密度:规格为50克的幼蛙每平方米放养50只;规格为100克的幼蛙每平方米放养20只。
4.
投喂:牛蛙的饲料以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相结合。动物性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如:蛾类、青虫、蝗虫、小杂鱼等;人工性饵料如蚯蚓、黄粉虫、蚕蛹、动物内脏。配合饲料即是膨化颗粒饵料,投喂时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配合饲料为辅,每天投喂3次,即投两次动物性饵料,投一次配合饲料。
四、牛蛙在家里怎么养啊?
喂牛蛙的时候初期要喂活物,随着慢慢找长大改变它的性情,开始喂死物。成蛙的时候可喂食蚯蚓,昆虫,小鱼,小虾,动物内脏或者是专用的饲料。
它喜欢晚上出来活动,百天会休息,因此晚上要多喂一些食物。对环境的要求并不高,但也要保证水质是干净的,不能有污染,这样长出来的牛蛙才是健康的。
五、室内水泥池牛蛙养殖技术?
一、厂址的选择。牛蛙场的水源以江、河、湖泊或水库的水最为理想。水质标准可参照渔业用水标准,一般水溶氧量应在3.5毫克/升以上,ph值在6.5一8之间,透明度在25一3O公分,盐度不高于O.2%。此外,未受污染的电厂余热水、地下温泉水、深井水等也可用来养殖牛蛙。养殖场应建在暴雨涝不淹、干旱时能及时获得供水的地方。
由于牛蛙喜欢温暖、潮湿、安静的生活环境,牛蛙场最好建在平坦开阔、向东南的斜坡地上,蛙池东西走向,使得秋天、冬天和春天光照时间长,夏天有东南风,环境冬暖夏凉。此外,养殖场应远离公路、工厂、居住区等嘈杂的地区。
二、水泥池建造方式。根据饵料台的设置,水泥池的建造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水泥池底作饵料台。蛙池四周用砖块或石头砌成,内壁四周涂有水泥。池深8O公分,长4米,宽3米。池底成斜坡型,池底建-高约5公分的梯形饵料台。池底最低处设排水管,饵料台处设入水口。池水高度控制在lO一2O公分。
以木框作边、筛网为底作饵料台。后一种水泥池与前一种在外观及面积上较为相似,但在整体设置上有所不同。其底为平面底,池深度为l2O公分左右,蝌蚪期水深为6O公分,中成蛙期水深为3O公分左右。饵料台用筛网制成,以木框为边。池中通常还设有泡沫等漂浮物供蛙栖息。
三、注意事项。水泥池养殖模式虽然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养殖模式,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⑴水泥池的建造成本较高,因此要根据养殖需要控制好建造成本。⑵在高温季节,阳光的直射会造成水温偏高及池壁的温度过高,而影响牛蛙的健康生长,因此要设置遮阳网并且保持少量注排水。⑶蛙池建造好后,要先注水浸泡一定时间才能投放蝌蚪,并且应定期给蛙池及外沿消毒,消毒剂可选用优碘、病毒净等。
六、牛蛙养殖需要注意些什么?对环境有没有讲究?
选择场地牛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也是两栖动物,但主要生活在水中,养殖牛蛙时可以选择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洁的池塘建立养殖地,因为牛蛙具有弹跳性,所以不仅要在四周围防护网,在顶部也需要围起来,以免牛蛙逃跑。
饲喂管理牛蛙是肉食性的蛙类,在饲喂时可以选择蚯蚓、蜗牛、飞蛾等昆虫,或是体型较小的鱼虾,牛蛙也能吃家禽的内脏和切碎的鱼肉,搭配颗粒饲料等,每天早晚都要喂食一次,保证食物充足,利于牛蛙生长。
七、牛蛙养殖全过程?
牛蛙完整的养殖方法
一、池塘养殖
幼蛙经约2个月人工饲养,体重达100克左右时,即可转入成蛙池进行商品牛蛙的养殖。商品牛蛙的饲养管理和幼蛙基本相同。只是混养密度小一些。重约100克的幼蛙,每平方米混养30~40只;体重达200克时,要再分池疏养。
二、稻田养殖
稻田是蛙类的天然栖息场所,适于蛙的生活生长;蛙又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因此,利用稻田养蛙,既可减少水稻病虫害,又能增加收入。
1.稻田选择 养蛙稻田要求天旱不缺水,雨涝不淹没。宜选择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保水性好,田埂宽而结实的稻田。面积以666~1300平方米为好。
2.稻田清整 插秧前,稻田要1次施足基肥。混养蛙种前,加高加固田埂,并在稻田挖“十”字形或“田”字形保护沟,沟宽60厘米、深50厘米以上。也可在进排水口和稻田中间挖几个2平方米左右、深80厘米的保护坑,以便在晒田、暂时缺水或喷施农药时,为蛙提供庇护场所。
3.防逃设施的安装 蛙类善于跳跃,特别是牛蛙,跳高可达1.5米。因此,做好防逃工作是养殖成功的关键。防逃设施包括防逃墙和防逃栅栏两部分。①稻田四周的防逃墙,可用价格便宜的塑料窗纱或塑料薄膜搭成,底部埋入土中15厘米,整个防逃墙略向内倾斜为好。设置防逃墙时每隔1~2米打1个木桩,用以固定、支撑防逃墙。②进排水口的防逃栅栏,要尽可能密集,且要安置牢靠。
4.蛙种混养 蛙种混养宜在栽秧后2周,秧苗反青成活后进行。蝌蚪易被黄鳝、泥鳅、杂鱼等多种敌害吞食,成活率低,而且不能在水稻生长期内长成商品蛙。因此,最好混养幼蛙。混养数要根据人工投饵的多少而定,一般每100平方米放养20克/尾的幼蛙300只即可。也可同时混养一些鱼苗,作为蛙种的鲜活饵料。
5.日常管理
(1)投饵 稻田养蛙属于半野生性的粗混养殖,混养的种蛙没有经过摄食死饵的驯化,故应投喂活饵。可用人工采集的一些蝇蛆、小鱼虾、蚯蚓等活饵料投喂。还可在稻田中安装日光灯透捕昆虫,以补充活饵。
(2)稻田保持一定水深 养蛙稻田水深应维持在6~15厘米,以确保蛙的正常活动和生长。
(3)严防敌害 稻田中蛙的敌害较多,如黄蟮、鱼、泥鳅、蛇、老鼠等,对蛙特别是幼蛙的残害很大。要经常检查,及时清除。
(4)慎施农药 稻田养蛙后,由于蛙能大量捕食昆虫,稻田几乎没有虫害,其他病害也较少,一般不喷施农药。如确需施药时,宜选用低毒农药,并在喷施时尽量避免农药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