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生加州鲈鱼和养殖鲈鱼区别?
从鲈鱼颜色上区别,野生动物因为生存的需要,它的身体颜色一般要与生存环境的颜色相匹配,要保持与生存环境的颜色一致或相近,便于隐藏和躲避天敌。野生鲈鱼是海洋动物,其身色比较浅,保持与所处海洋环境的颜色相近或一致。而养殖的鲈没有自然猎食的功能和天敌,所以身色比较深,一般呈黑色。这点与野兔与家兔的颜色区别有些相似。家兔中多数是洁白和乌黑的身色,而野兔中这种鲜明的身色极其罕见,绝大部分是土黄的颜色,以利于它的隐身躲避天敌。所以从鲈鱼身色上分,颜色浅而晦的是野生的,颜色深而亮的是养殖的。
二、鲈鱼放进水库有好处吗?
需要弄清楚水库里面的饵料鱼充不充分,因为鲈鱼属于肉食性的鱼类。通过我们人工养殖是可以投喂饲料,但是万亩的湖泊是禁止饲料投肥的。
只能采用初级生产力,如果他厂里面有一定的饵料鱼的话,是可以放一定量的加州鲈的,大概一亩可以放到20尾到30尾。
三、加州鲈养殖必须要注意的六个问题?
一、加州鲈烂身,经常性换水,降亚硝酸、氨氮,甚至停喂饲料,情况无变化,有什么配方药可以治烂身病?
成因
1、水质长期差、导致细菌过多。
2、投喂冰鲜内含菌过多。
建议
全塘少量多次泼洒生石灰,每亩10斤左右全塘泼洒。连续4到5日。不建议过于频繁的换水,换水后生石灰消毒净水即可。改善底泥细菌群。莫使用禁药等。坚持4到5日也可以治好。但是对于烂身过度甚至不吃料的鱼没有救治的办法。
二、加州鲈出血烂鳃,水绿色中浓度天气突变几天后,鲈鱼相继出现,出血烂鳃现象,几十条一天死亡。解剖鱼体可见肝脏有充血,鱼鳃也是暗淡充血,鱼身表面颜色暗淡。是否细菌性感染引起?
天气突变!这是问题的核心,规律被打破,环境会有什么改变?鱼体质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从平衡原理出发,鱼正常的环境及机体体质是一个相对的稳定状态,一旦有“突变”的出现鱼表现就是“发病”。解决问题从管理开始。
方法:此问题的关键在于环境剧烈变化引发的后续应激反应,务必加强解毒抗应激工作,可以用多维生素(如艾乐)加有机酸混合泼水,同时加强内服保健工作,例如维生素+胆汁酸+三黄粉。
三、加州鲈鱼塘出现了蓝藻达半月之久,无法消除。如何解决?
蓝藻的产生在于两个条件。
第一:氮磷比过高。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大水体比较多。
第二:水体有机质过多,该塘一般属于这种情况。
建议
首先使用生石灰、或净水类药品净水。然后全塘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分解有机质,特别是底部有机质,可放一些含枯草芽孢杆菌的改底产品。多开增氧机,该藻鞭毛游泳,多开增氧机则自己消失。对于边角的蓝藻,如需快速消灭,可在风吹到边角后,直接用强滤镜高浓度泼洒蓝藻区域,立即杀灭。
四、准备有鱼上市了,请问刮鱼前需要什么预防措施,确保安全刮鱼?
建议
1.捕鱼上市注意工作是减少鱼应激,防止鱼过度跳跃引起鳞片脱落,脱粘及留存的鱼因机械损伤,应激等而诱发疾病。
2.为减少风险,提高效益可在上市前适当停料1-2天,在下网前1小时泼洒300克/亩泼洒姜可有效提高起捕率,减少机械损害等。
五、加州鲈鱼烂尾、烂肚。水体总是亚硝酸高,怎么办?
加州鲈的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水质隐患是诱发烂尾烂身的最大可能。如果亚硝酸盐长期过高,各种皮肤问题及败血症就警钟长鸣。
建议
日常在饲料中补充多种维生素,定期泼洒光合菌是预防的基础。当烂尾出现时,可以生化黄腐酸配合光合菌外用2天,内服并止并发感染的氟甲奎配合多种维生素3-5天。
六、加州鲈尾鳍有点烂,腹部出血。
加州鲈尾鳍有点烂,腹部出血,不排除细菌性肠炎病的可能性,应该还与烂鳃、赤皮等其它细菌性并发有关。
建议
调节好水质后再对症用药,如内服氟苯尼考+三黄散+保肝胆汁酸,外用国标碘两次隔天一次全池泼洒。
建议使用碘制剂全塘泼洒,同时加强增氧。
另外胆汁酸的添加可以弥补水产动物自身胆汁酸分泌不足,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有助于减轻饲料难以消化吸收对鱼体肝胆带来的高压和负担,减少肝细胞的损伤。此外胆汁酸的添加,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毒解毒,预防鱼类脂肪肝。
四、加州鲈的养殖温度是多少啊?
加州鲈产卵的温度是13~26度,最佳温度是20~21度;鱼苗最佳生长温度是27~30度,温度低于15度或者是超过32度生长将会停止;未成年加州鲈达到最快生长速度适宜温度是26~28度;成年个体最适生长温度是24~30度,生长最低许可温度是15度,最高是36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