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虾的养殖技术及方法?
虾的养殖技术喂养方法如下
鱼池准备: 鱼池中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彻底清池消毒。
适时放养: 在每年7月中下旬、8月中旬至9月或翌年3-4月放养虾苗。
二、养虾技术和管理方法?
池塘青虾高产养殖法
为了改变池塘青虾养殖单产偏低这一现状,采用一年双季养虾、投喂全价颗粒饲料等技术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池塘要求。青虾耗氧量高,不耐低氧,同时,青虾又属底栖动物,游泳能力差,喜欢在池底活动。因此,养殖青虾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养虾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坡比为1∶3~1∶3.5,水深1.5米左右,池底无淤泥,水源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苗种投放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并在每个塘内安装好增氧设施。
2.种植水草。青虾属甲壳动物,有脱壳和互残现象。因此,为了避免青虾发生互残现象,就必须种植一些适宜的水草来防止青虾之间相互残食。种植的水草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种植于池边浅水带四周的水花生;另一类是种植于浅水带池塘底部的沉水植物,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这类水草繁殖迅速,所以当池塘内水草过多时,可用人工方法捞除稀疏,使塘内水草呈星点分布最好。一般情况下,水草的生长面积占池塘水面总面积的比例应控制在30%左右。
3.设置网片。在虾塘中间设置10~33目的无节夏花网片,用毛竹架固定,按屋架形设置于水面下20~40厘米处,坡度为15~20度,以便青虾上下爬行,每排网片宽3~4米,长度因池而定,一般5亩左右的池塘可设2排网片。
4.苗种放养。青虾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在养殖环境适宜、饵料充足的情况下,虾苗经过2个月的养殖每尾可达到3克以上的商品规格。因此,可采用春季和夏季两次放养、一年养两茬的养殖模式。
夏季放养在7月左右进行,亩放1厘米左右的虾苗4万~6万尾,10~20天后投放少量鲢鱼种。放养时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放养时间应选择晴天的清晨或阴天不闷热的时候进行,放养时要避开苗种脱壳高峰期。到了8~9月还会出现一次批量产卵孵化出的小虾苗,这批虾苗到年底规格一般可长到2~3厘米,可作为春季放养苗种,一般亩放3万~5万尾。
5.投喂管理。根据青虾的摄食生活习性,坚持四定的投喂原则。一般每天投喂2次,时间为上午8时~9时、下午5时~7时,上午投喂总量的1/3,下午投喂总量的2/3。饵料应投在长有水草的浅水区,并且要投撒均匀。青虾苗种的日投喂量一般控制在3%~5%,前期以投喂细颗粒饲料为主。随着青虾个体的增大,可适当投喂相应规格的颗粒饲料。投喂时要细心观察青虾的吃食情况,一般每次投喂量以2~4个小时内吃完为宜。
6.水质管理。在高温季节必须做到每周加水或换水1次,先排底层老水,再加15~20厘米深的新水。夜间或清晨发现青虾浮头,必须开增氧机和加注新水,特别是在闷热或雷阵雨之前的天气里,应采取全天24小时加水和换水措施,保持池水呈微流水状态。
7.日常管理。每半月用生石灰水或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菌及病原体。同时观察青虾身上是否附着纤毛虫,可用硫酸铜水溶液全池泼洒,全池的施药浓度为0.7ppm,隔7天再用1次。
8.适时起捕。青虾长到4~5厘米就可以起捕上市。一般春放苗种5~7月起捕上市,夏放苗种9~11月起捕上市。
雨季虾塘浑浊水治理方法
每年4、5月,华南地区养殖对虾的旺季开始到来。这个季节东北季风转为亚南季风季节,气温变化较大,雨量增加,往往使正在养殖对虾的虾塘,水色由褐色、绿色变浑浊,呈乳白。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天气突变,浮游植物死亡,产生缺氧,或浮游动物暴发性繁殖,大量摄食藻类。如果池塘透明度较高,浮游植物繁殖数量不能满足浮游动物的需要,就会把浮游植物吃光,从而失去原来水色而变浑浊。因为池塘中的水色和透明度是由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浑浊水的危害性在于造成池塘缺氧。因为池塘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据报道,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含量,占海水池塘溶氧收入可达91.3%-100%,而大气的扩散作用在池塘溶氧收入中仅在5.3%-7.8%。池塘水浑浊,意味着池塘中浮游植物极少,当然光合作用就极少,产生氧气自然减少。
正因为6、7月份是阴雨天、暴雨和大暴雨季节。这种天气阳光减弱,光合作用减少,供氧量也减少,在这种恶劣天气下,若日常管理工作不力,对虾就很容易发病。缺乏科学知识的虾农对这种水色的处理一筹莫展,其实认清其发作原理,解决浑浊水问题并不困难。
浑浊水除了由于供氧量减少,影响对虾呼吸与生长外,还可以导致水质恶化。因为池塘底质中存在大量对虾排泄物、残饵和生物尸体,这些物质若在含氧量充足的情况下,易进行氧化反应,有害的物质,例如氨氮、亚硝酸和硫化氢等,就越来越少。池塘底质在缺氧情况下,还原反应增多,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导致对虾应激,病害由此发生。
浑浊水有如下处理方法:
使用消毒药物,杀死部分浮游动物。常用生石灰,浓度为20ppm(每立方水体20克,若水深为1米,每亩用生石灰13公斤左右)。生石灰先溶于水,加水稀释,全池均匀泼洒,使用生石灰后水会变清些。也可以用其它消毒剂,但其浓度必须以对虾安全为前提。
停止投料1-2餐。目的是让虾饥饿,抢食部分浮游动物,减少浮游动物数量,方便培养藻类。
换水5-10厘米。换水的目的是补充藻种。因浑浊水中藻类很少,藻种少培养藻类更困难,故必须增加藻种含量,方便肥水,以便能在较短时间内把藻类培养起来。如果自己养殖的相邻池塘正在养虾或养鱼,水色也好,没有其它病害,可抽些过来,补充藻类,效果也很好。
立即施肥。所用肥料尽力用无机肥,不用有机肥。从近年许多虾农反映,用有机肥肥水,对虾发病机会较多。据广西北海某地虾农反映,2004年上半年发病虾塘中,80%是使用鸡粪肥水。广东斗门虾农也有相同反映。因为鸡粪是有机物,不易溶于水,不易被单细胞藻类吸收利用,沉积到池底后,容易腐烂发臭,污染底质。而水质的恶化,往往是由于底质恶化引起,同时,鸡粪处理不好,又可以带细菌病毒,容易引起对虾发病。
使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它是根据单细胞藻类特需的营养要求配制而成,含有高活性的氮、磷、钾、硅等营养元素,有利于单细胞藻类繁殖,有效期长,一般养殖一造虾只需一次性肥水。用量也少,一般水深为1米,每亩放1-1.5公斤即可。价格也便宜,通常每亩费用为6-8元。使用更简单,只要加水溶解,稀释全池泼洒即可。见效也快,24小时内水色会变为褐色和绿色,48小时内达到预期效果。
肥水时应在上午晴天进行,阴天和雨天不要肥水。
结合使用微生物制剂,例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EM菌等。
此外,施些沸石粉和合理使用增氧机,效果更好。
总之,浑浊水对正在养殖的对虾危害极大,它在最初出现时,对虾并没有明显异常症状,但若不及时处理,其后果不堪设想。务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改变水色和透明度,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防止虾病的发生。
三、虾的养殖方法和配料?
1、建造塑料保温棚室池塘
(1)棚室建造。单个棚室的建设面积达2660m2,长133m,宽20m,走向以东西为长,便于采光和保持温度,且抗风防风比较强。 框架式钢结构为主的棚室,镀锌方钢12cm×12cm 或 12cm×15cm,1.5 吋镀锌铁管。该材料既抗风适用,又经济。
塑料膜遮盖在棚室的四边,地平面1.3m左右安装通风活动系统,方便温度高的时候可以通风透气。高温天气下的棚室应在顶部安装防晒装置,阻隔强光对棚室的破坏,特别是预防池水的温度不稳导致虾的病害。
(2)池塘建造。按照棚室的同样走向,建设四口池塘,池塘面积应小于667m2。池塘深度最大控制在1.5m ,通过建造中央排污坑,全池内铺设黑色厚度为0.5mm的防渗膜。可以在每一个池塘安置1.5kw的水车式增氧机和鼓风机,采取充气增氧的技术。制作微孔管成为充气环,在离池底 20cm 处每一个池安装120个充气环,在每一个充气环安装一个100g的沉子,防止充气环的上浮。
2、养殖水源要求
(1)养殖的海水。海水经沉淀和净化后测定符合NY5052标准。
(2)养殖的地下浅水。因为各个地方的地下水资源不一样,所以处理也不同。沿海开凿一个浅井,匹配养殖的相应面积。水的数据标准为盐度1%、水温17℃,pH值8.0,符合 NY5051标准。
(3)养殖用水比例和消毒。海水与淡水按比例勾兑,盐度约为20‰,可以投放漂白粉或者二氧化氯消毒,一周后再加入复合型有益菌培养水质。
3、选用对虾苗种和投放方法
(1)对虾苗种。应择优采购正规厂家的虾苗,确保是无病害的虾苗。 厂家培育的样本、水和温度的指标正常,对虾的体长约 1cm 以上就可以放苗养殖。
(2)苗种密度。 北方的第一个放苗期为四月上旬,水的温度是 22℃ ,对虾苗数控制在300尾m2。 第二个放苗期一般在八月份,一般八月份的温度较高,所以密度稍微减少,控制在225尾/m2以下。
4、养殖水质
(1)放养管理。虾苗放养水深约1m,放苗一周以后的池水慢慢调节,主要以添加为主。方法是冲水式每天加入5~10cm 的水。水位达到最高的时候应排出污水再补水,污水的交换约占池水的 10% 。
(2)水质各项指标。每天严格地控制水质的各项指标数,如温度、盐度、 pH 值、亚硝酸盐和溶解氧等。因为养殖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水池出现微量的增高变化时候应注意是否出现池内有机物含量增高或是天气问题,若是前者应该注意换水量,日换水量不少于池水30% ,并控制饲料的投放量。
(3)有益微生态。可以在养殖过程中投放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态制剂来控制水质。
5、饲料投放的频率控制
因为对虾在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投饲量和饲料类型。按观察台观察的情况估算对虾的觅食量,投放优质的饲料。饲料配制应该混合芽孢杆菌和维生素C,大概 6~12 小时密封发酵后可以投放。
四、虾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池塘的消毒:在成虾售出之后,对池塘的淤泥进行清除,角落和底部都要清理干净,将池塘进行暴晒,晒出规律的痕迹或发白,如果已经养殖好几年了,还要投放生石灰消毒。
池塘水选择与改良:需要往池塘添加一些肥水给幼苗提供所需的最基本营养。海虾养殖还需注意环境的卫生以及疾病的预防、虾苗的选择与投放以及饲料的喂养等。
五、人工养殖虾的正确方法?
大面积养淡水虾,应该选择水质清澈的水池、水塘、湖泊。水的深度不要底于一米。养虾之前先放尽池水,方便进行消毒和堵漏工作。仔细察看,以免后期虾苗逃走。
养虾的前一个月,先在水池中投入一定量的生石灰(每亩约50公斤左右),彻底杀灭养虾池中的细菌和有害的病菌,让虾苗入池后得以健康存活。
/7
检查上游水源
养虾的池塘应该选择在无污染的水源旁边。假如天然的水源无法保证水质,还要考虑能否从别的渠道引水进来。
/7人工种草养虾,清塘消毒之后,虾池先空置一段时间。为了让虾类在模拟天然的生态环境中成长,顺便提供微生物口粮,可以人为向养虾池中栽种浮萍、水草。
给虾苗施肥
定期给虾苗们施肥,选择有机生态肥料,禽类粪便肥料,帮助虾苗及时补充营养素,提高生长速度,抵抗病害。
/7养虾的时间,每年的七至八月,气温较高,水底温度则恰到好处,水氧充足。这时候及时投放虾苗,虾苗不会因为水太冷而难以存活。
六、虾怎么养殖?
虾在养殖时要建造水深1.5-2米之间的池塘,四周是坡度最好大点,水质要清洗且排灌方便,还要栽培水草。
放养虾苗的时候注意密度的控制,规格1.5厘米以上的,每亩放养量在2-2.5万尾。平时投喂时要注意方法,按四定进行。
七、如何养殖虾?
虾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产品,养殖虾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以下是一些养殖虾的基本步骤:
1. 选择适宜的虾种:虾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品质好的虾种。
2. 建立养殖池:养殖池的大小、形状和深度应根据虾的品种、数量、生长阶段和养殖目的而定。养殖池应配备过滤器、加热器和灯光等设备,以提高水质和温度,促进虾的生长。
3. 饲料管理:虾的饲料应多样化,包括虾卵、虾壳、水蚤、浮游生物等。同时,应根据虾的品种、数量、生长阶段和水质等因素合理调整饲料的比例和数量。
4. 水质管理:水质是虾健康生长的关键,应建立严格的水质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检测水质、更换过滤器、保持水质清洁等。
5. 疾病防治:虾病的发生对虾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应建立严格的疾病防治制度,包括定期消毒、更换水质、使用药物等。
6. 捕捞和销售:虾的捕捞和销售应注意季节和时机,以保证虾的品质和数量。同时,应遵守当地的渔业法规,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
八、虾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养虾先养水,要养殖虾,首先要建造一个适合虾生长的鱼塘,引进优良的水源,再配合好科学的饲养管理,这样才能养殖成功,具体要点如下:
优良水色
1、黄绿色:为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人们常说“硅藻水不稳定,绿藻水不丰富”,而黄绿色水则兼备了硅藻水与绿藻水的优势,水色稳定,营养丰富,此种水色养殖的水产动物活力强,体色光亮,生长速度快。 2、浓绿色水(浓而不浊):这种水色的水质看上去较浓,多见于养殖后期,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水中的藻类以绿藻为主,水质较肥,但活、爽,水中悬浮颗粒少,有利于减缓动物对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应激反应。 3、茶色、茶褐色:这种水色的水质较“肥、活”,施肥适量中,水中的藻类是硅藻,如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小球藻等,这些藻类都是水产养殖动物的优质饵料,此外还有圆筛藻,舟形等。生活在此水色中的养殖对象活力强,体色光洁,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速度快,是养殖的最佳水色。 4、淡绿色、翠绿色:这种水色的水质看上去嫩爽,透明度在20-35厘米之间,肥度适中,水中的藻类是绿藻,常见的绿藻有小球藻、海藻、衣藻等。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净化水质,养殖动物在此环境中生长快,体色透明。养虾池塘要求
合理的池塘建设是养殖小龙虾成功与否和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养殖小龙虾的第一步。要求虾塘底质以壤土为好,池坡土质较硬,池塘保水性好,水位易调控;只要适合养殖鱼类的水体、池塘均可进行养殖,但沙质土不能打洞穴的无法养殖。小龙虾目前养殖以精养和虾稻两种养殖模式为主,然而,这两种池塘基建却难住了很多人,最近也收到很多咨询电话,问到底该怎么建?
(一)虾稻塘的建设:田埂要宽,能防洪。稻田的回形沟要在田埂和沟中间留一个1m-1.5m的平台,好处:可以防垮,同时便于捕虾时更好的操作,埂面2.5m以上,埂高60cm-1.3m,沟宽3m-5m;池塘埂面2m,坡比1:6,埂高1.5m以上。 (二)精养塘建设:一定要注意池塘坡度的建设,建议以1:2.5-3米为好,如果塘比较大,可以每3-5亩建一个田埂,促进虾打洞,提高虾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