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山田水产网

水产育苗技术?

山田水产网 2024-08-19 00:40 0 0条评论

一、水产育苗技术?

1. 池塘条件苗种池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池埂坚固,不渗不漏。夏花培育池面积以667m2左右为宜;鱼种培育池面积一般为2001m2~3335m2,水深1.3m~1.6m。每个渔池需备1.5kw或2.5kw增氧机1台,同时配备抽水机泵。

  2.清塘消毒鱼苗下塘前抽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让池底日晒20天左右,然后进水10cm,用生石灰75kg~100kg/667m2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3.施肥培饵鱼苗放养前10天,经过滤注水至水深0.6m~1m,施经发酵的有机肥(粪肥、饼肥均可,用量视池塘底质而定,一般100kg~500kg/667m2),以培养池中的天然浮游生物饵料。

  4.鱼苗放养鱼苗孵出后3天~4天到鱼苗长至4cm~5cm的夏花,可采用与“四大家鱼”苗种培育相似的方法,每667m2放苗3万~5万尾,约需20天~30天,然后稀疏分塘,转入鱼种培育阶段。从夏花培育成50g左右大规格鱼种,每667m2放夏花8000 尾~9000尾,同时搭配放养6cm~10cm的鲢、鳙鱼600尾~700尾。

  5.饵料投喂刚下塘的鱼苗4天~5天内不投喂饲料,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当鱼苗达到4.5cm以上时,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投喂时要进行驯食,方法是:喂料前用鱼盘在投饵处拨水以发出声音刺激鱼种,然后撒一小把饵料,如此反复,每隔十几秒重复一次,每次驯食10分钟~20分钟,如此循环4天~7天,即可使鮰鱼形成群体摄食的习惯。配合饵料的蛋白质含量为40%左右,每天投喂2次,投饵率3%~5%。

  6.日常管理要求溶氧大于3mg/L,pH值6.5~8.3。饲养期间每隔7天~10天注换新水1次,水深随鱼体增长而加深,逐渐增到1.5m左右;定期用浓度为0.5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以预防鱼病和调节水质。

二、水产养殖育苗技术?

1. 池塘条件苗种池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池埂坚固,不渗不漏。夏花培育池面积以667m2左右为宜;鱼种培育池面积一般为2001m2~3335m2,水深1.3m~1.6m。每个渔池需备1.5kw或2.5kw增氧机1台,同时配备抽水机泵。

  2.清塘消毒鱼苗下塘前抽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让池底日晒20天左右,然后进水10cm,用生石灰75kg~100kg/667m2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3.施肥培饵鱼苗放养前10天,经过滤注水至水深0.6m~1m,施经发酵的有机肥(粪肥、饼肥均可,用量视池塘底质而定,一般100kg~500kg/667m2),以培养池中的天然浮游生物饵料。

  4.鱼苗放养鱼苗孵出后3天~4天到鱼苗长至4cm~5cm的夏花,可采用与“四大家鱼”苗种培育相似的方法,每667m2放苗3万~5万尾,约需20天~30天,然后稀疏分塘,转入鱼种培育阶段。从夏花培育成50g左右大规格鱼种,每667m2放夏花8000 尾~9000尾,同时搭配放养6cm~10cm的鲢、鳙鱼600尾~700尾。

  5.饵料投喂刚下塘的鱼苗4天~5天内不投喂饲料,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当鱼苗达到4.5cm以上时,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投喂时要进行驯食,方法是:喂料前用鱼盘在投饵处拨水以发出声音刺激鱼种,然后撒一小把饵料,如此反复,每隔十几秒重复一次,每次驯食10分钟~20分钟,如此循环4天~7天,即可使鮰鱼形成群体摄食的习惯。配合饵料的蛋白质含量为40%左右,每天投喂2次,投饵率3%~5%。

  6.日常管理要求溶氧大于3mg/L,pH值6.5~8.3。饲养期间每隔7天~10天注换新水1次,水深随鱼体增长而加深,逐渐增到1.5m左右;定期用浓度为0.5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以预防鱼病和调节水质。

三、水产养殖育苗时间?

鱼的种类众多,繁殖的季节也不一样,但大部分在春季或秋季。作为变温动物,鱼儿的活动往往受到温度的影响,有的鱼在水温超过20℃以上,就可以进行排卵了。需要注意的是,鱼和人一样,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性成熟,而在此之前,它们是不能进行繁殖的。

四、水产育苗需什么设备?

孵化缸,鱼种网,竖流沉淀器,循环水养殖器,水产过滤器,增氧设备。

水产育苗需要的设备有,孵化缸,鱼种网,竖流沉淀器,循环水养殖器,水产过滤器,增氧设备。投喂设备。

五、荤菜池与水产池可共用吗?

荤菜池和水产池可共用,但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水产池应该保持水质清洁和适宜,不得有荤菜废料或其它异物污染。

其次,水产和荤菜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例如水温、水质、氧气含量等,因此可能需要对温度、养殖密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此外,水产和荤菜之间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对疾病易感的水生动物来说,荤菜池的病原体可能对其产生影响。

因此,在共用荤菜池和水产池时,需要严格控制水质、环境及卫生条件,以确保水产养殖的健康与品质。

六、大棚养殖水产圆形池方形池那个好?

圆形 好。。圆形的综合型 基本上现在的品种 都可以养 ,操作比方形好的太多,建筑成本还低。中间插管方式的圆形池 最好了。很多功能 以后操作方便,你建了就知道。

七、吡虫啉在水产育苗应用?

每亩池塘水深0.6米用吡虫啉120克兑水均匀泼洒(具体方法请看吡虫啉使用注意事项)。

放苗前3天注意观察池塘是否有蜻蜓幼虫、水蜈蚣,若有必杀。

投苗前一天测试水体PH值,当PH值高于8.5时,泼洒“池塘解毒灵”200-300毫升/亩,使池塘水呈弱酸性。

八、水产育苗怎么用氨基酸?

育苗时每亩1米水深用1.5 – 2公斤,用水适量稀释后泼洒,3 – 5天后放苗更佳。

生长期每亩1米水深用0.8 – 1公斤,每20天使用一次,稀释后泼洒。可提高生长速度。

氨基酸原粉是高效氨基酸营养液定向浓缩提取物。以天然角蛋白毛发为原料经水解、脱酸、脱盐及喷雾干燥而成,主要18种游离态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9种,含量约25%,各种氨基酸总含量约45.1%。

九、水产池养殖技术

水产池养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而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产池养殖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水产池养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水产池养殖技术的发展历程

水产池养殖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时期。人们通过从自然水域中捕捞野生水生动物和植物,进行收养、繁殖和饲养,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养殖技术体系。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水产池养殖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水产池养殖技术经历了专业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养殖户不再依靠自然水域捕捞,而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建设养殖池塘,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养殖效益和生产力。

水产池养殖技术的应用情况

水产池养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地的养殖业中。不同地区和不同养殖品种的养殖户通过采用先进的水产池养殖技术,实现了卓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淡水养殖为例,水产池养殖技术的应用在增加鱼类产量、提高养殖质量和保护水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比如优化池塘设计、科学投喂和水质调控,可以显著提高养殖产量和鱼类的生长速度。

同时,水产池养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减少池塘里的底泥积累和水质污染,提高水域的生态环境。通过采取适当的池塘通风、增氧和过滤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水质问题,保持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池养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产池养殖技术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基因技术的应用

生物基因技术是指通过对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进行基因改良和遗传育种,提高养殖物种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耐逆性。未来,随着生物基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水产池养殖将实现更高效、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

2. 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的推广

随着计算机科学、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的推广将成为水产池养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监测和控制养殖环境、水质参数和饲料投喂等,实现智能养殖管理和智能决策,可以进一步提高水产池养殖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3. 绿色养殖技术的提高

绿色养殖技术是指以低碳、低污染、低能耗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养殖方式。未来,水产池养殖技术将加大对绿色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如光合细菌技术、循环水系统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以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语

水产池养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我国养殖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创新和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保护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水产池养殖技术还将继续进步和创新。我们期待水产池养殖技术在未来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东山育苗塑料池怎么换水?

换水方法:将鱼苗连带着较清的老水一起倒入新水中,在换水的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慢,以免损伤鱼体,同时要根据鱼苗的密度来分散部分鱼苗,以便让每个鱼缸都保持适宜的数量。注意事项:换水工作一般是每个星期进行1次,新水和旧水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1℃;换水后要将大鱼和小鱼分离饲养,以防饵料不足时小鱼被大鱼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