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水产养殖论坛哪个好

admin 2024-05-26 0 0条评论

一、水产养殖论坛哪个好

水产养殖论坛哪个好?选择适合您的专业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水产养殖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水产养殖爱好者或从业者,您可能会发现在互联网上寻找质量高、信息全面的水产养殖论坛并不容易。然而,一个好的水产养殖论坛却能为您提供与行业同仁共同交流的机会,获取最新资讯和专业知识。今天,我们将分享一些值得关注的水产养殖论坛,帮助您选择适合您需求的平台。

1. 中国水产养殖网论坛

中国水产养殖网论坛()是国内知名的水产养殖领域专业交流平台。论坛致力于打造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积聚了大量的水产养殖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其会员数量庞大,内容全面,覆盖水产养殖的各个方面,包括鱼类、虾类、藻类养殖等。

通过中国水产养殖网论坛,您可以与同行交流学术研究,分享养殖经验和技巧。论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信息,涵盖养殖技术、设备选购、病害防治等方面。您还可以参与论坛的活动和线下交流会,与水产养殖行业的专家和学者面对面交流,拓宽自己的人脉圈。

2. 水产之家养殖论坛

水产之家养殖论坛()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水产养殖交流社区。论坛汇集了大量水产养殖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在水产之家养殖论坛上,您可以发表帖子,提问问题,并获得其他会员的热心回答。论坛的版块设置包括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养殖等,涵盖了水产养殖的各个领域。通过浏览论坛的帖子和回复,您可以学习到其他人的经验教训,避免一些常见的问题和错误。

3. 渔业在线论坛

渔业在线论坛(bbs/)是一个以水产养殖为核心的综合性论坛。论坛聚集了大量的渔业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和爱好者,分享渔业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

在渔业在线论坛上,您不仅可以了解到养殖技术、养殖装备等方面的信息,还可以跟踪渔业政策和市场动态。论坛还举办在线讲座和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分享经验和观点。无论您是职业养殖户、渔业从业者还是水产养殖爱好者,渔业在线论坛都能为您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4. 水产论坛之家

水产论坛之家()是一个专注于水产养殖技术和行业发展的论坛平台。论坛汇集了众多的水产养殖专家、技术人员和爱好者。

在水产论坛之家,您可以找到各种水产养殖技术的详细介绍和实践经验。论坛的版块设置涵盖了鱼类、虾类、螃蟹等多个养殖领域,为您提供了全面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您还可以发布贴子,与其他会员交流心得和问题。论坛氛围友好,积极的社群氛围能够帮助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养殖技术。

5. 吾渔养殖论坛

吾渔养殖论坛()是一个以鱼类养殖为主的专业论坛平台。论坛聚集了大量的养殖户和技术人员,分享养殖技巧和经验。

在吾渔养殖论坛上,您可以了解到各种鱼类的养殖技术,包括草鱼、鲈鱼、鲤鱼等。论坛还提供了养殖日记和案例分享,让您可以了解到其他养殖户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方法。论坛还举办线下的学术研讨会和考察活动,让会员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养殖行业的最新发展。

结语

以上是一些我们推荐的水产养殖论坛平台,它们都是为了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提升从业者的技术水平而努力的。在选择水产养殖论坛时,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专业人士,这些论坛都能为您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在论坛上,我们建议您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并与其他会员进行互动。与行业同仁的交流和分享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拓宽业务思路的重要途径。希望您能够在水产养殖论坛中获得所需的知识、技巧和资源,并在行业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二、水产养殖技术论坛

水产养殖技术论坛:探索科技驱动的未来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水产养殖行业也迎来了新的转折点。水产养殖技术论坛成为了交流分享最新技术和经验的平台,推动了水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水产养殖技术论坛汇聚了众多科研学者、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共同探讨和研究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和质量。这项技术革新的探索,使水产业在日益增长的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科技驱动:水产养殖的未来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对食品安全的不断关注,水产养殖作为重要的食品供应来源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规模化生产、环境污染、疾病防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技驱动成为了水产养殖的关键因素。

水产养殖技术论坛为水产业分享和探讨各种创新技术提供了平台。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智能养殖系统、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水产养殖行业能够更加精确地掌握生产环境的变化,并对疾病预防、投饵管理和水质监测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养殖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科技驱动的水产养殖还能够改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循环水系统、生态滤池等新技术,减少废水和氨氮的排放,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推动水产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水产养殖技术论坛:分享与合作的平台

水产养殖技术论坛不仅仅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分享与合作的机会。通过论坛的组织,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能够汇聚在一起,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

在水产养殖技术论坛上,与会者可以通过专题报告、研讨会和技术展示等形式,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行业趋势。同时,他们还能够与专家学者和同行业从业者面对面交流,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和经验分享。

此外,水产养殖技术论坛还促进了跨界合作和创新。在论坛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可以相互交流,寻求合作机会。通过合作创新,水产行业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共同研发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论坛的影响力

水产养殖技术论坛的举办和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界,它对整个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水产养殖技术论坛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通过论坛上的专业讨论和经验分享,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需求和挑战,为水产养殖行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其次,水产养殖技术论坛的举办也加强了行业内部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会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水产养殖行业能够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行业面临的挑战。同时,论坛也为行业提供了寻找合作伙伴和拓展市场的机会。

最后,水产养殖技术论坛的影响力还体现在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上。通过论坛分享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水产养殖行业能够及时了解行业新动态,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

结语

水产养殖技术论坛为水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通过科技驱动和跨界合作,我们可以共同迈向一个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水产养殖行业。

作为水产业从业者,我们应该重视水产养殖技术论坛所带来的机遇,积极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只有通过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促进整个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三、水产养殖怎么样,水产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水产养殖年年有人赚钱有人亏钱。

但饲料的销量一直稳定增长,所以

等等,别理解错了,不是叫你去做饲料。而是做饲料业务员,因为....

我见过水产养殖饲料业务员最快赚钱的方法是搞定饲料经销商的女儿。

四、怎么入手水产养殖?

一、养殖场地选择

四大家鱼的成鱼养殖通常选择5~10亩左右长方形或多边形鱼塘。养殖青鱼、草鱼最适水深1.5~2m,鲢鱼、鳙鱼1.4~1.6m。鱼塘最佳走向为东西向,通风向阳,进水口与出水口呈对角分布,底部略高于出水口,坡比为1∶100,便于自然增氧。鲢、鳙鱼池池底需有20cm深淤泥,青、草鱼池池底则可以不含淤泥。

二、四大家鱼种苗的识别

刚孵出的仔鱼,一般叫水花,按季节分为“春花”和“夏花”两种,通常春花成活率高于夏花。“四大家鱼”水花识别可归纳为“青驼背”“鲢灰身”“草桔红”“鳙暗黑”。具体识别方法是:青鱼头较尖,身体和鳍为灰黑色,鳞片不明显;鲢鱼体色银白,头比鳊鱼小,胸鳍尖端仅达腹鳍基部;草鱼体色淡黄,吻端钝圆,鳞片清楚;鳙鱼体色黑而稍带黄色,头大,胸鳍尖端越过腹鳍基部。四大家鱼水花长至一寸时称为寸片,可以用作鱼种。

三、种苗的选择和放养

1.鱼种选择

成鱼养殖中,通常应选择色泽鲜艳、肌肉丰满、个体重无病伤、规格整齐、游动活泼的鱼种,反之如果体色暗黑、鱼种瘦弱、游动缓慢则不应作为养殖鱼种。

2.鱼种放养前准备及具体做法

(1)放养前准备 放养鱼种的鱼塘分为精养塘和粗养塘两类。没有养过成鱼的粗养塘,要全面清塘和消毒后才能投放鱼种。养鱼一年以上的精养塘要全面清淤,为鱼种提供适宜生活环境。

(2)具体做法 如果主养鲢、鳙鱼,清塘消毒1~2d后即施放底肥,投放磷氮比例一般为5∶2,即每亩养殖池塘投放50kg过磷酸钙、20kg碳酸氢铵,25kg左右的草木灰来培肥水质,如果主养草鱼在清塘7d后方可投放鱼种。如池塘为精养塘,应彻底清淤后再施肥,且仅限于施少量磷肥和草木灰。冬季放养鱼种池水深度不低于1.8m,便于保温越冬;春放时,如有可靠水源,初次注水不应超过80cm深,以便水温迅速升高,促进鱼群摄食饵料。

四、种苗搭配及放养

1.鱼种放养及搭配

鱼种的放养需根据主养鱼种进行不同搭配,在无流水养殖条件下,投放密度不宜加大,以免影响商品鱼规格和品质而降低养殖效益。如果主养草鱼,一般需按16∶7搭配鲢鳙鱼苗(即每亩投放800尾草鱼苗搭配350尾鲢鳙鱼苗)以便收获时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鱼种的放养时间

四大家鱼的放养方式和具体放养时间主要由水温确定,在南方一般采取春放模式,即3月5日-3月15日投放鱼种,此时水温为6~10℃,四大家鱼活动能力较弱,容易捕捞,操作过程中可减少鱼体损伤。

五、成鱼养殖池塘管理

1.清塘、去杂。放养四大家鱼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清塘、除杂、培肥水体,同时搭配好主养鱼种和其他品种放养比例。

具体操作步骤为:抽水—去杂—清淤—播撒生石灰消毒—注水—施肥—投放鱼苗。即先抽干池水,清除野杂鱼及部分污泥,每亩泼洒150kg生石灰。7d后,可注入0.8m深池水,并施250~300kg/亩腐熟粪便作底肥,晾晒12d左右再投放鱼苗,促进鱼苗早开食或增加摄食。

2. 早施饵肥。主要目的是迅速满足

成鱼营养需求。当水温达到6~8℃时,鲢、鳙亲鱼池必须抓紧施肥,以便饵料生物迅速繁殖生长,培肥水质。同时可根据水色,适当追肥。养成“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的活动情况”决定施肥数量的好习惯。

①看水色,关键在于掌握四字原则:即水体的“肥”“活”“嫩”“爽”,首先看水色是否为鲜嫩的淡黄绿色,透明度是否高于25cm,水体颜色是否会在1天中出现多次变化,如出现一日三变或多变就表示水体为鱼种生存的最适养殖水体,就不应再投放饵肥;②看天气,指看是否可能出现闷热或暴雨天气,是否会发生气温突变,避免水温骤变引发鱼群感冒;③看鱼群活动,指观看鱼群是否出现浮头或萎靡不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饵料投放

1. 投饵量及投饵计划

(1)投饵量一般可通过公式计算。即全年投饵量=池塘的鱼产量×饲料百分比×饲料饵料系数×鱼塘面积,计算公式:

Q=PrKA式中:

Q-某种饲料全年的用量(kg);

P-池塘的鱼产量(kg/亩);

r-该种饲

料的搭配比例(%);

K-该种饲料的饲料系数;A-鱼池总面积(亩)。

(2)投饵量确定。一年中各月的投饵计划,主要是根据水温、鱼类生长情况和饲料供应情况来制定。鱼类摄食量通常与水温变动成正相关,与饵料系数及鱼类的体重成反相关,即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摄食量越大,鱼类生长明显,反之超过或低于适温,则必须减少饵料投放。主要需遵循“早开食”“晚停食”“抓中间”“带两头”的投喂规律,即精青饲料放在鱼类摄食旺盛、生长最快的季节投喂。南部属于亚热带气候,鱼类的适温季节为5月下旬-9月下旬,5月份以前及10月份以后投喂饵料的比例应相应减少,1-3月份则不应投喂饲料。每日投饵量,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色和鱼类摄食情况而定,具体做法:①颗粒饲料投喂量以鱼群20min内吃完为佳;糊状饲料投喂量以鱼群1h内吃完为最佳;青饲料则应当天吃完,以免污染水质;如果投放青鱼饲料(如螺蛳、蚌、蚬、蛤等)则没有数量和时间限制,以下次投饵前吃完即可。②根据天气确定投饲量:如果水温为适温,天气晴朗且水中溶氧量高,应适当多投;反之则应少投或不投,以免污染水质。③根据水质好坏确定投饲量:如果水体气味清新,清爽,透明度高,且鱼类活动积极应适量多投;反之则应少投或不投。如水质已被污染,应立即捞出腐败物,开动增氧机,补充新鲜水,以便水质变好。

五、水产养殖学咋样?

来自一位水产养殖专业的学长的建议

很好,我只能这么说了,水产养殖学在校学习专业内容一般都是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等比较重要的学科

当然还有水族造景学也是比较火热的,

就业工作的话,

一般打算毕业找工作的话,都是在公司里面,男生的话,业务员的会多一点,当然,都是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跑业务。然后往上升。

考研的话当然会有更多的就业空间。这里,我没考研就不多评论了。

还有有一些水族造景感兴趣的也有去别人工作室或者自己开工作室的都有。

就目前来说,这个专业就业空间还是蛮好的。相比较其他专业(除了热门的火热专业)还是有很好的空间的。

六、水产养殖电价多少,水产养殖电价多少?

不同地区不一样,水产养殖可以通过农业用电缴费,比我们平时用的电价大约便宜一半

七、农村水产养殖很流行,有什么水产生态养殖模式比较适用?

看水域和塘口所处的位置以及有这个想法的老板是想精养 还是 水库养殖,水库养殖当然是四大家鱼,特别是花白鲢养殖最好,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网箱套养其他鱼种,精养的话,主要还是以性价比高的鲈鱼,黄颡鱼,鳜鱼这类鱼种好一些,性价比高!当然精养塘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来决定!具体也可以私信我交流。

八、阳台水产养殖?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及环保的意识增强,鱼菜共生系统正好迎合了现代人们的需求,特别是阳台微型鱼菜共生系统的出现,与家人一起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还能实现绿色有机生活方式,让人们吃上干净、健康、放心的蔬菜。很多人可能都希望阳台有个小气候,绿植茂密。可是,有心无力,往往养着养着,绿植就变黄、枯萎,更不要说种菜养鱼了。

一、鱼菜共生系统很适合在阳台打造,有三大优势,一是立体绿化,不占空间;二是无土栽培;三是鱼缸不用换水。但也不是任何植物都能在阳台养好。“因为阳台光照时间有限,所以选择对光照需求较少的阴性植物为佳;其次,阳台干燥、风大,容易断杆断枝的植物也不宜。

二、打造自己的阳台,可选择坚韧、攀爬的植物,如黄瓜、丝瓜等,除让阳台变绿,视线舒服更有凉意;其次,这些蔬菜也容易挂果。鱼缸养鱼,最好选择鲫鱼,“草鱼虽然也长得好,但长到两三斤才好吃,长大了尾巴扫起排泄物,也不利于欣赏。鱼缸不用洗,如果夏天蒸发比较快,可隔天适当往里加水,这也是鱼菜共生唯一需要手动做的力气活,其余的都无需亲自动手,它们自然而然就能很好的生长。

三、鱼菜共生是指养鱼与种植蔬菜及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相互利用相互依赖,鱼的排泄物直接种菜作为植物的生长养分,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后净化水质提供养鱼的清洁水源。如此循环最终实现养鱼不换水且水质好,种菜不施肥且菜不缺肥,人为模拟出鱼与植物和微生物三者间自然生态平衡。

四、在阳台养鱼,而且跟蔬菜一起来,这就是现在悄然兴起的鱼菜共生。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两种不同的农耕,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耕栽培系统,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碱,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

九、水产养殖概念?

水产养殖意思是指人类利用可供养殖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

十、水产养殖技术?

(一)淡水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需要的技术有哪些 以及具体实例

  下面以黄鳝、泥鳅套养来介绍关键技术。黄鳝、泥鳅都是名贵淡水佳品,发展黄鳝、泥鳅的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可观。用配合饲料投喂黄鳝、泥鳅生长快,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效益高,其高产养殖技术如下:

  1.建好养殖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塘、水沟、河中用网箱养殖。面积一般20—100平方米。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若用土地养鳝、泥鳅,要求土质坚硬,将池底夯实。养鳝池深0.7—1米,无论是水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厚30厘米,以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建池时注意安装好进水口、溢水口的拦渔网,以防黄鳝和泥鳅外逃。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于放苗前3~4天排干池水,注入新水。

  2.选好种苗

  养殖黄鳝和泥鳅成功与否,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千克50~ 80个为宜,太小摄食力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鳝苗1~1.5千克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泥鳅苗塌好用人工培育的。

  3.投喂配合饲料

  饲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积按池子大小自定,低于水厦5厘米。投放黄鳝种苗后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让黄鳝适宜环境, 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下午7点左右投喂饲料最佳,此时黉鳝采食量最高。人工饲养黄鳝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蛳蚓、河螺、黄粉虫等。人工驯化的黄鳝,配合饲料和蚯蚓是其最碧欢吃的饲料。配合饲料也可自配,配方为:鱼粉21%,饼粕类19% ,能量饲料37%,蚯蚓12%,矿物质1%,酵母5%,多种维生素2% ,黏合剂3%。泥鳅在池塘里主要以黄鳝排出的粪便和吃不完的章鳝饲料为食。泥鳅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鳅比例大于1:10时,每天投喂一次麸即可。

  4.饲养管理

  生长季节为4—11月,其中旺季为5—9月,要勤巡池,勤管理。黄鳝、泥鳅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保持池水水质清新,pH6.5—7.5,水位适宜。

  5.预防疾病

  黄鳝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要经常用1—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在黄鳝养殖池里套养泥鳅,还可减少黄鳝疾病。

  (二)海水养殖技术

  以下主要以养殖滩涂青蛤与泥螺混养技术为要点介绍海水养殖技术。

  1.滩涂条件

  根据青蛤、泥螺的生态习性,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沙泥底质、潮流畅通、地势平坦、水质清新富含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较丰富的潮间带滩涂,以高潮带中下区到中潮带为好,尤以咸淡水交汇处滩涂更佳。

  2.滩面整理

  一是整理滩面,清除养殖区内的敌害性螺类、蟹类等。二是在滩涂养殖区域周围设置围栏,栏高50厘米,网目1.8~2.0厘米,以防敌害、防践踏、防逃、防偷。

  3.苗种放养

  青蛤苗种选择本地区中间培育的,规格700—800粒/千克,个体整齐,体表光泽,无损伤。播苗密度40千克/亩(2.8万一3.2万粒/亩),运输放养以阴天为宜,确保潜沙率达85%以上。泥螺苗种选择本海区的当年产天然苗种,规格以每千克3000粒右为宜,放养密度通常为每平方米80粒左右;播苗方法用小脸盘盛少量苗种,加入少量海水,用手轻轻地均匀撒播于养殖滩涂上。

水产养殖需要的技术有哪些 以及具体实例

  4.养殖管理

  青蛤、泥螺养成期间管理工作主要防灾、防害、防逃、防偷等。 在养成期间应有专人看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台风季节要及时疏散上堆的苗种,以减少损失,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抽样测定

  每半月随机取样进行生物学测定一次,根据生长状况与成活率情况采取分苗或补苗等相应技术措施。

  6.采收

  青蛤壳长达到3.5厘米就可收获。一般采捕旺季是在春、秋两季,尤以秋季为宜。泥螺的养殖周期较短,一般放苗后经3个月养殖即可达到每千克250粒左右的商品规格。收获方法以人工收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