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山田水产网

水产苗种的定义?

山田水产网 2024-11-19 17:08 0 0条评论

一、水产苗种的定义?

水产苗种是指包括用于繁育、增养殖(栽培)生产和科研试验、观赏的水产动植物的亲本、稚体、幼体、受精卵、孢子及其遗传育种材料。

2004年12月农业部修订通过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品种选育、培育,水产苗种生产、经营、管理、进口、出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及其苗种的管理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农业部负责全国水产种质资源和水产苗种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产种质资源和水产苗种管理工作。”

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审查标准?

查验养殖场的《水域滩涂养殖证》《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等资料;

2.检查生产设施是否符合农业农村部有关水生动物防疫的规定;

3.查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对于从事苗种生产的);

4.核查过去12个月内引种来源地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三、对虾苗种的人工繁育

对虾苗种的人工繁育

人工繁育是指通过人为干预控制和促进对虾繁殖过程,以提高产量和增加销售价值。对虾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其繁殖技术的发展对于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繁育的优势

相比于自然繁育,人工繁育对虾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 能够控制繁殖过程,提高繁育率和产量。
  • 能够选择高质量的优良种苗,提高养殖效益。
  • 能够缩短繁殖周期,增加养殖周转速度。
  • 能够避免天敌和环境因素对繁殖过程的影响。

人工繁育的关键步骤

对虾的人工繁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优良种苗的选种

选种是人工繁育的第一步,通过选择品质良好、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的种虾,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虾苗。在选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特征:选择个体外观健壮、体色鲜艳、壳体完整的种虾。
  2. 性别比例:保持种虾的适当性别比例,以保证繁殖效果。
  3. 生长速度:选择生长快、体型适中的种虾,以提高养殖效益。
  4. 健康状况:确保种虾没有明显的病害和寄生虫。

2. 健康养殖环境的创造

对虾是一种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水生动物,为了促进其繁殖,需要为其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

  • 水质控制:保持水质清洁,适宜的温度、pH值和盐度。
  • 光照调节:合理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模拟自然环境。
  • 饲料供给:提供适当的饲料,满足对虾的营养需求。
  • 病害预防:定期检查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3. 繁殖促进和控制

繁殖促进和控制是人工繁育的核心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控制温度: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促进对虾发情、交配和产卵。
  2. 控制光照:调整光照条件,模拟自然环境的昼夜变化。
  3. 提供觅食场所:为对虾提供适宜的觅食场所,增加交配机会。
  4. 控制饵料供给:提供适量的饵料,避免过度喂养。
  5. 预防疾病:加强病害预防和控制,减少虾苗的死亡率。

4. 育苗和育养

育苗和育养是对虾人工繁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产卵和孵化:控制好产卵和孵化条件,保证良好的孵化率。
  2. 孑孓养殖:对孵化出的孑孓提供适宜的水质和饲料,促进其健康成长。
  3. 虾苗育苗:将孑孓转养为虾苗,提供适宜的饲料和生长环境。
  4. 虾苗养护:定期检查和管理虾苗,防止病害发生和死亡。
  5. 虾苗出苗:达到适宜的大小和生长状态后,进行出苗。

人工繁育的应用前景

对虾的人工繁育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提高养殖效益:通过人工繁育技术,可以选择高质量的种虾和虾苗,提高养殖效益。
  • 增加销售价值:优良的种虾和虾苗有助于提高对虾的市场竞争力和销售价值。
  • 促进产业发展:人工繁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对虾养殖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增长。
  • 减少对虾资源压力:通过人工繁育技术,减少对虾资源的野捕压力,保护生态环境。

总而言之,对虾的人工繁育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人工繁育技术将在对虾养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青虾苗种繁育如何用氧气袋?

青虾苗种繁育,用氧气瓶增氧,用气泵增氧汽泡和水流,从底层网格中间向上流动,使各层往国中有足够的氧气袋,

五、水泥硅酸盐对水产苗种影响?

在中性和碱性水质条件下,水泥硅酸盐对水产苗种是没有任何伤害的,现在水产绝大多数的育苗池都是水泥池。

硅酸盐水泥:建筑用胶结构材料

凡以硅酸钙为主的硅酸盐水泥熟料,5%以下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统称为硅酸盐水泥(Portland cement),国际上统称为波特兰水泥。

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为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为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六、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与水产苗种驯养繁殖许可证是一样吗?

不一样的,水产苗种许可证是要有稳定的亲本来源,自育或者外购。水产苗种驯养许可证可以选择野生的亲本进行人工繁殖的。

七、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规范填写

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填写规范包括以下几点:1. 申请者需提交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等。2. 填写许可证申请表格时,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字迹清晰、工整,并使用标准汉字。3. 申请表格中的各项内容应完整填写,包括申请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申请日期等。4. 申请表格中的“申请类别”一栏应准确填写“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申请”。5. 在填写“申请单位名称”时,应使用全称,并与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名称一致。6. 在填写“地址”时,应填写详细的地址,包括街道名称、门牌号码等。7. 在填写“联系方式”时,应填写联系人的姓名、电话、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8. 在填写“申请日期”时,应填写具体的日期,包括年、月、日。9. 在填写“申请材料清单”时,应详细列出申请所需的材料,包括申请表格、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等。10. 在填写“申请人声明”时,应由申请人本人签署姓名和日期,并声明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以上是的要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八、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填写说明

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是指生产、销售水产苗种的企业必须取得的证书。申请填写时需要提供企业基本信息、生产设施、生产工艺、品种及数量等方面的信息,并需要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

在填写申请表时要注意填写准确无误,必要的证明材料也要完整齐全,以确保申请能够被顺利批准。

九、水产养殖技术种苗繁育

水产养殖技术种苗繁育

水产养殖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对于种苗繁育的技术和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种苗繁育是水产养殖的基础,种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产养殖技术种苗繁育方法。

人工授精法

人工授精法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种苗繁育技术。通过人工采集和处理种鱼的配子,然后将精子与卵子结合,产生种苗。这种方法可以控制交配的时间和配对的鱼群,提高种苗的质量和产量。

人工授精法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和专业知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准确判断配子的成熟度和活力,将精子和卵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适当的温度和pH值下进行授精。同时,还需要注意种鱼的饲养管理,保证种鱼的生长健康,提高繁殖成功率。

混合育苗法

混合育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水产养殖种苗繁育方法。通过将多种优良品种的混合鱼苗放入同一育苗池中,利用不同鱼种的生长特性,实现鱼苗的相互照应和优势互补。

混合育苗法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种苗质量和产量,减少养殖风险。由于不同鱼种的生长速度和生活习性不同,混合育苗可以将鱼苗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提高池塘的利用率。

降温催熟法

降温催熟法是一种常用的水产养殖种苗繁育方法。通过控制水温和光照条件,提前催熟种鱼的生殖腺,提高其产卵量和种子质量。

降温催熟法需要注意控制催熟的时间和温度。一般来说,种鱼需要在最适温度下生长,然后在适当的时间和温度下进行催熟。同时,还需要提供适当的光照条件,刺激种鱼的生殖行为。

人工孵化法

人工孵化法是一种常用的水产养殖种苗繁育技术。通过采集种鱼的卵子或早期胚胎,然后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孵化,培育出种苗。

人工孵化法可以控制种苗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养殖的效益。在孵化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水质条件,及时排除有害物质和异物,保证种苗的健康成长。

结语

水产养殖技术种苗繁育是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同的种苗繁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养殖品种和养殖环境。水产养殖从业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种苗繁育技术,提高养殖业的发展水平。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水产养殖技术种苗繁育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水产养殖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十、想问有泥鳅苗种孵化设备吗?自己繁育多好?

可以的。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比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污泥沉积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分钟~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及时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   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个~1个,或青蛙垂体2个~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国际单位~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微克~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毫升~1.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线,胸鳍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湿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水温在20℃~25℃时,经10小时~15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在18℃~25℃时,经10小时~15小时后,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方法: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人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最好,每升水放孵400粒~600粒为宜。孵化时要避免震荡。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因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在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厘米~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尾~1500尾为宜,密度过大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培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天~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密度小的可留池培育,过1个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函中进行成鱼饲养。   种池面积以30平方米~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尾~1000尾)左右。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粉末状的配合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种重量的3%~5%。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当鱼种长到10厘米左右时,进入成鱼饲养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