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羊高效养殖技术?
1、选址建舍:养羊要选择地市开阔、排水透气的场地,使用木板、砖块建造羊舍。
2、选种饲养:选择生性温顺的羊羔进行养殖,并提供精饲料为辅、粗饲料为主的食物。
3、清洁卫生:每周打扫一次圈舍,换季时为羊提供药浴。
二、螃蟹养殖技术?
养殖池的深度是1.2-1.5米。入口管和出口管已建成。池底向出水口一侧倾斜,池上建有防逃生墙。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河蟹高密度养殖的需要。放养的幼蟹应规格整齐、大小一致、附属物完整、健康活泼、无病无伤。饵料的投喂应以动物饲料为基础,主要投喂小鱼、虾、蛤肉、蚯蚓、青蛙、猪血等。宜喂一些瓜类、蔬菜和浮萍、花生等绿色饲料,喂一些小麦、玉米等谷类饲料。
三、螃蟹养殖技术,怎样养螃蟹,螃蟹养殖前景?
1、池塘的条件和工程要求
河蟹昼伏夜出,喜溶氧高的清洁水体,怕强光,爱安静,水温10℃以上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旺盛期,因此池塘结构应适合它们的习性。
⑴面积水深。一般以2~5亩为宜,水深通常保持1米左右。
⑵池塘结婚。池坡1:2.5 ,池坡处设蟹穴,约占面积的20%~25%;池中要建“暗岛”供蟹打洞,进食和蜕壳。
⑶水质。水质不宜过肥,透明度保持30~50厘米。水质过肥容易缺氧,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水源以江河水为好。
⑷暗岛。暗岛是河蟹打洞,吃食和蜕壳的场所,一般低于水面10厘米。在蜕壳的暗岛上不要投食,防止河蟹因觅食而残杀“软壳蟹”。
⑸防逃墙。河蟹两栖,又能攀高,有很强的活动能力,在饲料不足,水质变坏,缺少隐蔽物时,常作迁移或外逃。因而一定要在池周筑~60厘米高的防逃墙,可以用砖砌抹水泥也可用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但一定要光滑,无附着点。
四、肉牛高效养殖管理技术?
1. 架子牛的选择
架子牛是指未经育肥或不够屠宰体况的个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度肥育以增加体重和肉质。一般选择1~1.5岁的架子牛,它们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经济收益好。
2. 肉牛品种的选择
根据国内肉牛生产类型的经验,选择杂种肉牛(如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等品种公牛与中国地方黄牛杂交所产的杂种牛)或中国地方良种黄牛(如秦川牛、晋南牛、鲁西牛、南阳牛、温岭高峰牛)都取得了成功。这些品种可用于生产优质高档牛肉。
3. 肉牛日粮的优化配合
优化配合肉牛的日粮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定架子肉牛的营养需求;(2)分析测定所喂饲料的营养成分,提供营养依据。日粮应包括优质干草和玉米青贮,精料多样化,含有较高的过瘤胃蛋白和高能量的饲料成分;(3)符合牛的消化生理要求;(4)饲料价格要低廉。根据饲养经验进行日粮的优化。
4. 饲喂技术
采用全混合日粮喂饲,一天两次,以便牛只有充分时间反刍和休息。确保饮水供应充足,水质卫生洁净。先喂食后饮水,注意水温,冬季饮温水,夏季饮凉水。草料要勤加保管,防止霉烂变质。
为改善肉质,可以添加酵母类菌体蛋白饲料、维生素A和E。
5. 管理技术
(1)控制牛舍温度:在美国,肉牛舍内配备自动温控设施,冬季保暖,夏季使用空调,以确保牛只能够最佳地利用能量。国内可以使用塑料薄膜挡风保温,降低湿度,保持牛床干燥。牛舍环境要保持卫生,定期消毒,夏季要进行驱蚊灭蝇,让牛吃饱睡好,有利于增加脂肪。
(2)定期拭刷牛体,清除粪便和污垢,促进代谢机能。
(3)控制运动,减少能量消耗。
(4)去势肥育是改善肉质的重要方法
五、生猪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1.优化猪群结构
对于猪种的采购, 应当将经过许可且接受生产测定, 具有较强抗体的猪作为主要猪种, 优化猪群结构。另外, 在优化猪群结构方面, 应高度重视培训与指导的重要作用, 以保证养殖场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 应不断更新猪的养殖品种, 将品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进一步增强生产工作的效率。
2.改善养殖环境
选址时, 养殖场需要与医院、学校等保持一段距离, 以防止废水的排出。同时, 应尽量避免污染物排放对养殖场带来的影响。2.养殖污染的有效降低。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 养殖场内部会形成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 还存在大量粉尘与噪声。究其原因, 养殖场对生猪粪便的处理不合理, 导致场内气体、水体与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3.合理购存原料
对原料进行合理购进, 以保证原料营养的充足。要想推进养殖工作的健康发展, 最关键的就是建立并健全生产机制, 进一步提高生猪养殖的安全水平。在此过程中, 有必要对原料营养的合理维护, 由于原料种类诸多, 而且场地差异较为明显, 所以, 要想保证原料购存的质量与安全, 就一定要加大控制力度。除此之外, 还应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保存质量。以玉米为例, 玉米是生猪养殖原料的重要组成, 在保存的过程中, 要规避虫咬的问题, 以保证原料完整。
4.实现精细饲养管理
通过传感器与摄像头等实时监控室内环境, 借助通风等多种手段, 优化生猪精细化饲养管理工作。最后, 贯彻落实投入品的动态化管控工作, 特别是饮用水, 严格检测水体中的添加剂, 一定要保证达到特定要求。另外, 还要保证饲料原料保管的质量, 尽可能规避霉变现象的发生。
六、青虾网箱高效养殖技术?
一、 水域选择
网箱养虾应在水质清爽、上游无工业污染及大量生活污水流入的区域,水深不低于2米,尽量选择在湖湾库叉或河口水流缓慢、风浪小的地方,并注意避开交通要道。要求水的pH值为7~8.5,溶氧4.5毫克/升以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低于20毫克/升和0.1毫克/升。
二、网箱布设
网箱以长方形为好。用聚乙烯网布做成浮式敞口箱,规格10米×7米×1米,箱底箱壁网眼大小为24目/平方厘米。由于青虾攀爬能力强,因而箱上需设防逃网,高度为0.4米,网目为170目/平方厘米。网箱布局,每5只排成1行,箱距4米~5米,行距5米~6米。
七、鲫鱼的高效养殖技术?
鲫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发展鲫鱼高效养殖技术对提高经济效益很重要。以下是一些鲫鱼高效养殖的关键技术:
1. 选育优良品种
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肉质好的优良鲫鱼品种是前提。目前山东太湖红鲫、池阳鲫、四川富池鲫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 控制投饵密度
保证适当的投饵密度,既能充分利用水体面积,又不至于过密影响生长。一般控制在水面10-15尾/平方米较为合理。
3. 提高蛋白质水平
鲫鱼对蛋白质需求量较大,投喂的渔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25%-35%的水平。还可添加动物蛋白如虫粉等。
4. 保持水质
鲫鱼生长需要富氧、洁净的水环境。加强水体曝气增氧,定期排污更换水源,控制好水质指标。
5. 调节投饵时间
早晚气温较低,鲫鱼代谢慢,可适当减少投饵量;中午气温高时增加投喂。
6. 促进水体肥育
定期施肥或投加微生物制剂,促进水体富营养化,增加天然饵料生物。
7. 科学消毒防疫
定期消毒池塘水体,注射免疫等预防常见病害,及时治疗患病鱼类。
8. 综合种养模式
可尝试鲫鱼与植物、虾蟹等混养模式,发挥生态系统优势,提高池塘综合效益。
实施上述技术措施,不断提高鲫鱼养殖的生产力和标准化水平,是鲫鱼高效养殖的有效途径。
八、黑斑蛙高效养殖技术?
生长习性
黑斑蛙喜群居,常常几只或几十只栖息在一起,在繁殖季节,成群聚集在稻田、池塘的静水中抱对、产卵。白天常躲藏在沼泽、池塘、稻田等水域的杂草、水草中,黄昏后、夜间出来活动、捕食。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耐裂的砂质土壤中,深约10~17厘米,在东北寒冷地区黑斑蛙可钻入沙土中120~170厘米以下,次年3月中旬出蛰。
摄食习性
1、蝌蚪期:黑斑蛙蝌蚪期为杂食性,植物性、动物性食物都能摄食。蝌蚪孵出后主要靠吸收卵黄囊营养维持生命,3~4天后开始摄食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浮游生物等食物。
2、变态后:黑斑蛙蝌蚪变态成幼蛙后食物以节肢动物昆虫纲最多,如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等,还吞食少量螺类、虾类及鲤科、鳅科小鱼等。
苗种放养
1、种蛙选择:黑斑蛙种蛙要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作种用,通常雌蛙的身形比雄蛙要大一些,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就会膨胀起来。
2、种蛙放养:黑斑蛙种蛙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平米,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3、抱对产卵:黑斑蛙种蛙在平均气温达到16~20℃时开始自由抱对,抱对3~4天就会产卵,产卵时间一般会在早上5~6点、中午11点至1点。
4、卵块采收:黑斑蛙受精卵采集回来后放入到消毒好的养殖池环沟中孵化,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动物极,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为植物极,必须朝下。
蝌蚪饲养
1、蝌蚪孵出后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前4~5天一般不食东西,主要是以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第4天卵黄囊消失后开始人工投饵。
2、蝌蚪孵出第5天起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家畜养料或米糠及鱼粉等家畜养料,每天喂1~2次,家畜养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3、蝌蚪孵出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4、蝌蚪养殖时如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5、蝌蚪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一阶段时期靠吸收尾部能量,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幼蛙饲养
1、巩固驯养:幼蛙高密度养殖每平方米100~150只,饲养在内壁平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诱饵驯食:幼蛙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家畜养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最后过渡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
3、投料时间:幼蛙投料时间春、秋季在午时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体重50克以下投饵量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4、分级饲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分级饲养有利于提高黑斑蛙养殖的经济效益。
成蛙饲养
1、饵料投喂:黑斑蛙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此时生长速度加快,除饵料充足外还需加如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2、实时分养:黑斑蛙成蛙期也要实时分养,饲养一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二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病害防治
1、红腿病
【症状】病蛙精神不佳,无食欲,弹跳无力,两后腿和趾部充血并有浮肿,体表腹面及颌下皮肤有出血点和血斑,腹部膨大,腹腔内有腹水,肝、肾肿胀。
【防治】定期对水质进行消毒,拌多维投喂提升免疫力,可用阿莫西林+恩诺沙星内服。
2、腹水病
【症状】病蛙行动迟缓,厌食,腹部充水膨大,病灶明显。
【防治】拌多维投喂提升免疫力,阿莫西林+氟哌酸内服有一定效果,定期对水质进行消毒,另外降低养殖密度。
3、歪头病
【症状】病蛙行动异常,病灶明显,头歪向一侧,在水中打转,失去平衡感。
【防治】尚无有效药物,主要以预防为主,定期加多维和三黄散等提升蛙免疫力,同时定期对水质消毒。
九、螃蟹公寓养殖技术?
螃蟹公寓是一种工厂化养殖螃蟹的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将螃蟹分个进行单独喂养和管理。螃蟹公寓一般由塑料材料制成,适用于各种海水及淡水的螃蟹品种。以下是螃蟹公寓养殖技术的一些关键点:
1. 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的地方,有利于螃蟹的生长和繁殖。
2. 搭建螃蟹公寓:使用塑料材料制作,每个公寓只养一只螃蟹,避免螃蟹之间的互相伤害。
3. 投放饵料:根据螃蟹的生长需求,投放优质的颗粒饲料、冰鲜小鱼、黄豆等饵料。同时,注意观察螃蟹的食欲和生长情况,适时调整投放量。
4. 管理水质:保持水质清洁,适时更换水源,避免污染。同时,注意调节水温,确保螃蟹生长所需的水质条件。
5. 观察螃蟹生长状况:定期观察螃蟹的生长情况,包括体重、体色、食欲等,以便及时调整养殖策略。
6. 防病治病:定期对螃蟹进行检查,发现病蟹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7. 加强营养:在螃蟹生长过程中,添加适量的营养添加剂,如虾青素等,提高螃蟹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
8. 合理密度:根据螃蟹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水域的大小,合理调整养殖密度,以提高螃蟹的产量和品质。
9. 收获:在螃蟹生长达到一定规格后,根据市场需求和螃蟹的生长状况进行捕捞和销售。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可以实现螃蟹的工厂化养殖,提高螃蟹的产量和品质,为市场提供优质的水产品。
十、黄螃蟹养殖技术?
黄油蟹养殖技术与注意事
一、黄油蟹养殖环境
黄油蟹长在咸淡水域交界地区,要养此蟹也必须在这样的区域。目前多见于香港流浮山海域、珠江口流域,尤其是东莞市虎口太平(本湾)野顺流而下的深圳市海湾海面。
二、黄油蟹养殖前准备
1、幼蟹筛选:筛选附肢关节呈透明浅黄色的黄油蟹幼蟹;
2、晒塘:在幼蟹放塘前,放干池塘水体露出底质进行暴晒3-5天,要求底质的颜色由青黑色变为浅白色,底质表层温度须大于25℃;
3、蟹塘蓄水及水质调控:利用大潮水对蟹塘进行自然蓄水,并通过添加EM菌进行水质调控,EM菌的添加量为1-3kg/亩;
三、黄油蟹种苗投放
幼蟹放苗密度为800-1000只/亩;
四、黄油蟹的饲养与管理
1、饲喂。饵料主要包括红肉兰蛤、田螺、带鱼及白蚬;幼蟹在100克/只以前饵料主要包括红肉兰蛤、田螺、小杂鱼、带鱼;幼蟹到100克/只以上时,饵料主要为新鲜的白蚬;幼蟹达到100克/只以上时,投饵量控制在每只幼蟹1.0-1.5kg/天。
2、管理。盐度控制在5-15度;水温控制在15-28℃。来源:X技术
养殖期间要求至少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00%,换水前后要保持水温、盐度基本稳定,换水时结合清理池底的残儿、青蟹排泄物等污物,并用干净水冲洗干净。保持在24小时连续充气和细水对流,日流量1―2个全景,经常监测水温、盐度、PH值,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地质。
五、黄油蟹养殖注意事
1、定期监测水质,密切观察黄油蟹的活动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每日定时投饵,按时排水,清除养殖池箱内残儿及池底其他污物,确保养殖池水质清新和养殖箱内、池底清洁,溶氧充足,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3、定期有规律地对养殖黄油蟹进行药浴杀虫,并对养殖环境、工具等清洁消毒,做好黄油蟹病害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