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螃蟹稻田养殖什么时候放苗
螃蟹稻田养殖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农业养殖方式,通过将螃蟹与稻田相结合,实现了双重收益。对于螃蟹稻田养殖来说,放苗的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放苗时间能够提高螃蟹的产量和养殖效益。
螃蟹稻田养殖的益处
螃蟹稻田养殖是一种传统的生态种养结合养殖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农户和农业专家的青睐。螃蟹能够在稻田中提供农田的肥料和气候环境,促进稻田的生长和繁殖;而稻田则为螃蟹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
螃蟹与稻田相互促进,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螃蟹可以通过深穴和通道对土壤进行通气和松弛,促进土壤的吸水保水能力,改善稻田的排水条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螃蟹也能够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稻田的生态环境质量。
放苗时间的选择
螃蟹稻田养殖的放苗时间是关键的环节,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养殖效果和收益。一般来说,放苗的最佳时间应该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而定。在南方地区,适宜的放苗时间一般是在水稻移栽后的一个月左右;在北方地区,适宜的放苗时间则较晚,一般在水稻移栽后的一个半月至两个月之间。
放苗时间的选择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
- 水稻生长周期:考虑水稻的生长周期,一般来说,水稻移栽后的一个月左右是水稻生长的黄金阶段,此时水稻的株高和株粗均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适合放苗。
- 螃蟹生长周期:螃蟹的生长周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与水稻的生长周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选择放苗时间时需要考虑螃蟹的生长和繁殖特点,尽量避免螃蟹在养殖过程中饿死或生长缓慢。
- 气温和水质:螃蟹对水温和水质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放苗时间应该在水温适宜、水质较好的时期。气温过低或水质不佳都会影响螃蟹的生长和繁殖,降低养殖效果。
放苗技巧和注意事项
在选择合适的放苗时间之后,还需要掌握一些放苗技巧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螃蟹稻田养殖的顺利进行。
- 苗源选择:选择健康的螃蟹苗种,避免感染病毒或患病的苗种对其他螃蟹产生传染风险。
- 放苗密度:根据稻田的大小和螃蟹的养殖要求,控制好放苗的密度。过高的密度会导致螃蟹之间的竞争加剧,影响养殖效果。
- 健康管理:定期检查螃蟹的健康状况,及时处理患病或异常的螃蟹,避免疾病在整个养殖群体中传播。
- 饲料供应:根据螃蟹的生长需求和稻田的水质状况,合理供应螃蟹所需的饲料,并及时清理残留的饲料。
- 水质管理:保持稻田的水质清洁和循环,定期更换水源,避免水体污染和螃蟹生长环境的恶化。
结语
螃蟹稻田养殖是一种独特而高效的农业养殖方式,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通过选择合适的放苗时间,并掌握放苗技巧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提高螃蟹稻田养殖的成功率和养殖效果。
作为一种生态循环的农业模式,螃蟹稻田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农药的使用,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和水体环境,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发展。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的不断总结,螃蟹稻田养殖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二、螃蟹在稻田养殖方法?
、选稻田:
选水源没有污染,排灌水方便,保水能力强,田埂不漏水的田块当养蟹稻田。
2、养殖田改造:
(1)、挖蟹沟:在离田埂3米左右的地方挖宽度在2米-4米,深度在1米-1.5米,坡度有45度的环形蟹沟。挖完环形沟以后,中部田块做畦沟,畦沟的宽度要在55厘米-75厘米,深度需要35厘米-45厘米。挖完畦沟之后,在田边挖一个深度在1.5米,面积在150平方米的暂养池。挖完环形沟、畦沟、暂养池以后,这些沟之间的埂要加固加高,以防螃蟹逃跑。
(2)、进、排水口建造:进水口和排水口的管道质量要好,管内和管外都要用网包住,网眼的大小要跟着螃蟹的大小调整。
3、防逃设施:
在稻田的四周用水泥板围起来,水泥板在地面上的高度要在50厘米-60厘米,每个水泥板顶部要设置向内缩的檐,以防螃蟹翻过水泥板逃跑。
4、种水稻:
(1)、施基肥:在栽苗之前,先在田里施6000斤-7000斤/亩农家肥和300斤/亩饼肥。
(2)、栽苗密度:每1丛可以栽3株-4株苗,每亩可以栽2万丛-3万丛,1亩地只保留5万株苗。
5、买蟹种:
蟹种需要选体质好,大小相近,行动敏捷,没有损伤,没有病的。买蟹种的时候,需要查看它们的产地和来源,还要看一下里面有没有混入性成熟的蟹,有的话,就要及时的挑出来。
6、投放蟹种:
(1)、在投放之前,用稻田里的水喷蟹种几遍,让它们进田之前,适应一下田水,以免突然水质变化太大,而导致死亡。
(2)、放养蟹种之前,需要用药剂清洗一下幼蟹,这样可以消灭一些有害菌和寄生虫。
(3)、小型田每亩可以放养4公斤-5公斤幼蟹;中型田可以放养6公斤-7公斤;大型天可以放养8公斤-10公斤。小型田=1亩产120只每公斤的蟹20公斤;中型田=1亩产30公斤的;大型田=亩产50公斤以上的。
7、饲养管理:
(1)饵料种类:①粗料:山芋、马铃著、豆腐渣、玉米、南瓜、西瓜片等。②动物性饵料:蚌肉、螺肉、小虾,牲畜屠宰后剩下的碎末。③草料:青草和新鲜的蔬菜类。
(2)、投饵量:每天需要喂2次,每次投喂一些混合料(百分之30动物性饵料+百分之30粗料+百分之40草料搅拌在一起)。投喂的时候,要定时、定点、定量、定质,这样才能让幼蟹更好的生长
(3)、调节水质:养螃蟹的时候,田里的水要经常换。换水的时间最好在田水和河水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每隔半个月,需要把生石灰泼洒到稻田里,以调节水质。
8、收获:
螃蟹通常在9月份就可以进行捕捉了。捕捉完螃蟹以后,可以直接卖出去或者留种用。用于留种的螃蟹,捕捞以后马上放到暂养池里饲养。
三、稻田虾苗养殖方法?
稻田虾苗养殖是一个需要细心管理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方法:
池塘建设:池塘的大小和形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一般每40亩的虾池挖3-4米宽的环形沟,沟深2米,田埂要有3-4米宽,平台到田埂面的高要达1.8米高,以保证满水位时田里有1.5米深水。
清塘与消毒:放虾前半个月每亩用茶粕40-50斤清塘,以去除池塘中的有害生物。之后,用生石灰带水消毒,每亩用20KG左右,如果是老化池底,可以加大量到75kg一亩左右。
水质管理:稻田的水质要清澈,并保持一定的水深,一般控制在30-50厘米左右。同时,要确保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并且能方便地进行排灌。
育苗与放养:选用健壮的稻苗进行育苗,并在稻苗长到4-6叶时移植到稻田中。选择健康强壮的虾苗进行放养,避免病虾的带入。一般每亩养殖1000-1500尾虾苗。在3月-4月中旬投放虾苗,规格为140-300尾/千克。
饲料投喂:根据虾的生长情况,合理投喂优质饲料。一般每天喂食2-3次,每次喂食量不宜过多。小龙虾食性杂,可投喂植物性或动物性饵料,小杂鱼应切碎后投喂。养殖前期投喂量为体重的1-2%,5月中旬后投喂量为3%。
病害防治: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药物相结合的方法,保持养殖环境的健康。同时,要注意避免选择过浅或过深的水域,以及长时间水位波动较大的地方。
日常管理:加强水质调控、水草养护、饲料投喂和病害防治等工作。在九月至十一月这段时间,稻田里面的地水位最好能保持在42厘米左右,一般都是以田里的沟边能露出来它最高处的梗为准的。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有效地进行稻田虾苗的养殖。不过请注意,具体的养殖方法可能因地区、气候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建议您在养殖前咨询当地的养殖专家或农业技术人员。
四、稻田水产苗养殖技术
稻田水产苗养殖技术精要
稻田水产苗养殖技术是一种以水稻田为生态基础,兼顾稻作生产和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水稻田不仅能够生产粮食,还能养殖鱼类和虾蟹等水产动物,实现稻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一、水稻田水产苗养殖的优势
水稻田水产苗养殖具有以下优势:
- 资源综合利用:利用水稻田水利设施和农田资源,实现粮食生产与水产养殖的协调发展。
- 节约能源:水稻田水体温度适宜鱼类生长,可有效利用残余光合产物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物质,降低投料成本。
- 防治病虫害:水田环境的湿润和水稻株间遮蔽作用能够有效抑制水产动物疫病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 增加农民收入:水产养殖可为农民提供额外的经济来源,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水稻田水产苗养殖的技术要点
水稻田水产苗养殖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
1. 稻田选择
选择水质清洁、土壤肥沃、水稳定的稻田作为水产养殖基地。须注意稻田的排水情况和临近区域的污染源。
2. 留作水稻田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稻品种选择,兼顾产量和水产养殖的需要。防止选用过高的品种导致水质不佳,影响水生态环境。
3. 分区养殖
根据不同生长期的水稻和水产动物的需求,合理划分养殖区域。例如,可以在插秧后的初期进行青苗、螃蟹等水产动物的养殖,稻穗成熟后再引入鱼类等。
4. 兼顾施肥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提供养分供水产物生长。同时,通过合理管理减少对水生态环境的负荷。
5. 控制投喂量
根据水产动物的需要和水稻田的产量,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6. 进行监测与管理
定期监测水质、水温和水产动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保持水稻田水产苗养殖系统的良好运行。
三、稻田水产苗养殖的市场前景
稻田水产苗养殖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稻田水产苗养殖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的农业养殖模式备受青睐。
该养殖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农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稻田水产苗养殖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适应了人们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推广,稻田水产苗养殖技术有望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应用。它将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模式和思路,促进农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结语
稻田水产苗养殖技术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农业生产模式,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它能够充分利用农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稻田水产苗养殖技术的引领下,农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如何养殖螃蟹苗?
一、了解蟹苗培育过程
养殖户在选购蟹苗前,首先要了解蟹苗场整个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亲蟹规格、饲料使用、培育周期等等。用于繁殖蟹苗的亲蟹,最好来源于天然湖泊大水体中,且雌、雄蟹应来自不同的水域,避免近亲交配。亲蟹规格:雌蟹每只应不小于125克,雄蟹每只不小于150克。
使用丰年虫(卤虫)培育的蟹苗,质量较好,而用淡水蚤、蛋黄等代用饵料培育的蟹苗质量较差。
此外,蟹苗培育周期一般在19天~21天,出苗时水温在21℃左右。
二、做好蟹苗质量鉴别工作
1,优质蟹苗体色呈淡黄色,有光泽和透明感,镜检体表无聚缩虫或丝状细菌等异物。劣质蟹苗,体色光泽暗淡,有深有浅,呈乳白色、桔红色,镜检蟹苗带菌、带虫。
2,优质蟹苗体质健壮,规格均匀,有趋光性,摄食凶猛,溯水性强。手感蟹苗爬动有力,用嘴吹之反应敏捷。用手抓起少量蟹苗,甩干水分轻握成团,松手后会立即散开。劣质蟹苗,空胃无食,游动能力差,易在水体底层活动,手抓蟹苗易成团,不易散开。
3,蟹苗规格:正常蟹苗出池规格以每千克12万-14万只为宜,最多不超过17万只。达到此规格的蟹苗,假苗较少,变成幼蟹较为顺利。如蟹苗数量过多,说明蟹苗日龄短,甲壳软,经不起操作和运输。如蟹苗数量过少,该蟹苗规格大,临近脱壳期,运输途中会脱壳死亡。
4,育苗水体盐度、温度:蟹苗出池时,要求水体盐度不高于4‰,淡化时间不少于7日龄,出苗时水温在21℃左右,育苗池水温与养殖池水温差在2℃以内,最多不超过4℃。
三、注意事项
1,蟹苗出池前一天,最好用药物消毒一次,以杀灭一些有害生物,减少养殖期间病害的发生,同时也能淘汰部分体质较差的蟹苗。
2,蟹苗捕捞时,应停气、停饵,采用灯光诱捕,蟹苗杂质少,活力强。装箱前要把水分沥干,入箱时要撒放均匀,防止蟹苗相互挤团而引起死亡。
3,早苗宜选择白天运输,晚苗宜在夜间运输。运输途中要防晒、防风。机动车运输,开车时关好门窗,停车时打开门窗通风,车内禁止吸烟,途中每2小时喷水1次,增加蟹苗箱的湿度。
4,蟹苗经长途运输后已基本脱水,如直接放入水中,蟹苗鳃部易产生气泡而影响成活率。
所以蟹苗入池前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首先打开蟹箱,对蟹苗洒水5分钟,把蟹苗箱和蟹苗全部浸泡在池水中,然后离水放在岸边,15分钟后再重复一次,最后让蟹苗缓缓入池放养。
六、小螃蟹苗在稻田怎么保温?
小螃蟹苗在稻田里边,其实不用保温,因为螃蟹是可以比较耐寒冷的,一般稻田要在五月份的时候才会育苗,所以这个时候气温已经不是很冷,螃蟹已经可以在稻田里面自由的活动
七、水稻田养螃蟹放多少海苗
水稻田养螃蟹放多少海苗
在农业生产中,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传统的单一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因此农业专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种植模式——水稻田养螃蟹。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有助于水稻生长。那么,在水稻田中养螃蟹,我们应该放多少海苗呢?
什么是水稻田养螃蟹?
水稻田养螃蟹是一种利用水稻田来养殖螃蟹的模式。在水稻收割后,将适量的螃蟹放入水稻田中,让其在残留的水稻秸杆中筑巢生活。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农田资源,还可以抑制害虫的生长,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生长。
为什么要在水稻田中养螃蟹?
水稻田养螃蟹模式的出现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 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养殖螃蟹,农民可以利用水稻田的闲置期增加收入。
- 促进水稻生长:螃蟹在水稻田中活动可以松土,提高土壤通气性,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 控制害虫:螃蟹是杂食性动物,在水稻田中青虫、蚌类等害虫会成为它们的食物,有效控制了害虫的数量。
- 改善水体环境:螃蟹在水稻田中活动会促进水体循环,增加氧气含量,改善水质。
如何放置海苗?
放置海苗是水稻田养螃蟹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海苗的数量要根据水稻田的大小和螃蟹的数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每亩水稻田放置2000到3000只海苗的比例进行投放。如果水稻田的秸杆较多,可以适量增加海苗的数量,最好维持在每亩水稻田4000只以下。这样可以有效利用田间环境,避免螃蟹数量过多导致资源不足。
控制放置时间和密度
除了放置海苗的数量外,还需要注意放置的时间和密度。
在水稻田成熟后的第二天清晨时间是放置海苗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水稻田的秸杆仍然保存较好,适合螃蟹筑巢和活动。此外,还可以选择晴天或稀云天进行放置,有利于螃蟹的适应和增产。
关于密度,可以按照每亩水稻田放置螃蟹数量为3000只的标准进行,但需根据田间环境和螃蟹种类来适当调整密度。如果是养殖稻田螃蟹,密度可以适当增加。
如何管理水稻田中的螃蟹?
为了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需要进行定期管理和保护。
首先,要注意田间的水位。水稻田中的螃蟹喜欢在浅水区活动,因此保持适中的水位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通常,适宜的水位是在螃蟹甲壳上方2-3厘米的水深。
其次,要定期清理杂草和积水,保持田间的清洁和通风。杂草和积水会对螃蟹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及时清理。
另外,还要进行适当的投饲。为了让螃蟹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可以投放一些水生植物和粮食残渣。同时,还需要及时清理死蟹,防止腐烂的蟹体污染水质。
最后,要加强螃蟹的疾病防控工作。定期观察螃蟹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螃蟹的健康和养殖效果。
水稻田养螃蟹的发展前景
水稻田养螃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好评。它促进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水稻田的环境。因此,未来水稻田养螃蟹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对于农民来说,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对于螃蟹的选种和防病工作,也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
总的来说,水稻田养螃蟹模式为农民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增收途径,并且有利于水稻的生长。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殖技术,我们相信水稻田养螃蟹模式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八、水稻田养殖螃蟹合法吗?
合法,现在都提倡稻蟹共养,在稻田中养蟹,既不需要过多的化肥农药,让水稻处于自然的生长当中,农民减少了很多种植成本,螃蟹还额外获得了更大的收益,每斤野生稻田蟹一斤可卖35一50元,让农民获得了双倍的效益,大大带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九、东北水稻田养殖螃蟹方法?
东北水稻田养螃蟹方法:
1、选稻田:
选水源没有污染,排灌水方便,保水能力强,田埂不漏水的田块当养蟹稻田。
2、养殖田改造:
(1)、挖蟹沟:在离田埂3米左右的地方挖宽度在2米-4米,深度在1米-1.5米,坡度有45度的环形蟹沟。挖完环形沟以后,中部田块做畦沟,畦沟的宽度要在55厘米-75厘米,深度需要35厘米-45厘米。挖完畦沟之后,在田边挖一个深度在1.5米,面积在150平方米的暂养池。挖完环形沟、畦沟、暂养池以后,这些沟之间的埂要加固加高,以防螃蟹逃跑。
(2)、进、排水口建造:进水口和排水口的管道质量要好,管内和管外都要用网包住,网眼的大小要跟着螃蟹的大小调整。
3、防逃设施:
在稻田的四周用水泥板围起来,水泥板在地面上的高度要在50厘米-60厘米,每个水泥板顶部要设置向内缩的檐,以防螃蟹翻过水泥板逃跑。
4、种水稻:
(1)、施基肥:在栽苗之前,先在田里施6000斤-7000斤/亩农家肥和300斤/亩饼肥。
(2)、栽苗密度:每1丛可以栽3株-4株苗,每亩可以栽2万丛-3万丛,1亩地只保留5万株苗。
5、买蟹种:
蟹种需要选体质好,大小相近,行动敏捷,没有损伤,没有病的。买蟹种的时候,需要查看它们的产地和来源,还要看一下里面有没有混入性成熟的蟹,有的话,就要及时的挑出来。
6、投放蟹种:
(1)、在投放之前,用稻田里的水喷蟹种几遍,让它们进田之前,适应一下田水,以免突然水质变化太大,而导致死亡。
(2)、放养蟹种之前,需要用药剂清洗一下幼蟹,这样可以消灭一些有害菌和寄生虫。
(3)、小型田每亩可以放养4公斤-5公斤幼蟹;中型田可以放养6公斤-7公斤;大型天可以放养8公斤-10公斤。小型田=1亩产120只每公斤的蟹20公斤;中型田=1亩产30公斤的;大型田=亩产50公斤以上的。
7、饲养管理:
(1)饵料种类:①粗料:山芋、马铃著、豆腐渣、玉米、南瓜、西瓜片等。②动物性饵料:蚌肉、螺肉、小虾,牲畜屠宰后剩下的碎末。③草料:青草和新鲜的蔬菜类。
(2)、投饵量:每天需要喂2次,每次投喂一些混合料(百分之30动物性饵料+百分之30粗料+百分之40草料搅拌在一起)。投喂的时候,要定时、定点、定量、定质,这样才能让幼蟹更好的生长
(3)、调节水质:养螃蟹的时候,田里的水要经常换。换水的时间最好在田水和河水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每隔半个月,需要把生石灰泼洒到稻田里,以调节水质。
8、收获:
螃蟹通常在9月份就可以进行捕捉了。捕捉完螃蟹以后,可以直接卖出去或者留种用。用于留种的螃蟹,捕捞以后马上放到暂养池里饲养。
以上就是稻田养螃蟹的方法,这种养殖方法虽然有点难度,但是赚的也多,有条件的人可以尝试一下。
十、怎样正确进行螃蟹苗养殖?
第一,要进行河滩的改造。河滩的改造要根据和它本身的环境去进行,不然的话既会污染和他本身的环境,强行去改造也会成本较大。
改造的目标主要是有建设好螃蟹池,以及有良好的进出水系统,还有一个防止螃蟹逃跑的措施。一般滩面的正常水深可以保持在一米以上,宽度要达到两米。每隔10米左右就要把宽度增加一米和深度增加半米。并且沟与沟之间能够互通。而且需要在螃蟹池中移植一些水草,水草的覆盖面积要达到60%以上。这样的话有利于确保螃蟹的栖息环境,食物以及氧气的充足。而海草的种类大多数都要以苦藻或者轮叶黑藻为主。
第二,放养螃蟹。一般河滩养螃蟹技术有三类养殖螃蟹的方式。分别是培养螃蟹幼崽,成年螃蟹养殖,鱼蟹混合养殖。而一般选用的都是放养螃蟹幼苗,幼苗投放大概是一平方米80只。而多余的水体,也不能浪费,可以放养一些鲢鱼,鳙鱼等比较好的鱼类。螃蟹和鱼类的比例大概1:1.2。螃蟹和鱼混合养殖是提高效益的一种常见方法。
图片
第三,池内施肥。培养螃蟹幼苗,必须要在池中放入肥料。一般要放入有机肥。主要以牛粪,鸡粪,猪粪为主,而在缺少有机肥的时候,可以投放菜饼、棉饼、饼肥下去螃蟹池。
第四,投放饲料。想要精准的投放饲料,我们就必须知道螃蟹的食性。这样才能做到精准投放,降低成本。螃蟹是属于杂食性生物其中也偏向于肉食性饲料。因此在投放饲料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投放小与螺蛳等一些小型的水生物。
等到春天和秋天来临的时候就可以玩螃蟹池里移植部分螺蛳。螺蛳的繁殖速度很快,这样的话就能保证到螃蟹有充足的食物。既能减少投食的开支,也能让螃蟹有足够的食物去生长。
再投放食物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上一天,螃蟹的使用情况,同时的时间一般定在下午傍晚左右。而且同时不需要直接把食物放在水中,只需要放在30厘米处的河滩上即可。而水中的植物不需要控制,任螃蟹自行服食就行了。
第五,控制水质。在5月份之前,每隔10天就要换一次水,并且根据温度的升高,增大投食的数量。而在7-8月份的时候就要每天进行换水。到了9月份之后,就每周换一次水,而且每个月要特定撒一些石灰粉进去池子中,要保持池水的清洁干净。
图片
那是因为4月份到9月份这一段时间是螃蟹的壳,需要保证池子水质的干净。而在七8月的时候更是高峰期,因此为了保证成活率,需要每天去换水。可以使用乳化钙,补钙的产品有非常多品种。例如离子钙、有机钙和无机钙等。各种钙都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如果将上述钙加工为可溶于水的乳化钙,就更容易溶入水,有利于小龙虾、螃蟹和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动物的吸收,同时还可以拿来拌喂饲料,补钙效果更好,迅速帮助硬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