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对虾养殖技术及管理?
养殖白对虾要用水源充足、没有污染,同时排灌方便的池塘。底部要有泥沙,周围需要用薄膜围起来,防止天敌入侵。放养密度为每亩3万到5万尾。养殖期需要加水和换水,保持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投喂饲料多选择福寿螺和小杂鱼,每天要喂三次。
二、海白虾需要怎么养水温多少?盐度多少?
适应的水温为10~37℃,最佳生长温度为17~32℃。 适宜盐度是3。5%(对盐度适应范围广,能在淡水中生长,也能在盐度为35‰以上的海水中生存。) 对低溶氧忍受力比较强。能在pH值为7.0~9.0的水中正常生活。
三、南美白对虾怎样养殖?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虾苗的选择是关键,一旦虾苗选择不适合,那注定要失败。
1、虾苗规格
健康的虾苗体表洁净有光泽,肢足完整尾扇分开,虾体无变白、变红,晚上不发萤、肌肉充实、肠道饱满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的虾苗。
2、适时放苗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适宜的水温为25-30℃,在此水温范围内放苗养殖,生长速度快,摄食量大,体质健壮,抗病力强。但放苗时水温不得低16℃,温差不能超过5℃。一般南方适宜放苗时间是4-5月,北方可在6-7月。
南美白对虾养殖(
四、南美白对虾养殖方法?
场地:水源充足水质好,配发电机和增氧机械。
准备:先整塘清淤再消毒杀菌,进水口设滤网,塘内培养饵料生物。
虾苗:选良种虾苗,放养前先试苗,亩放4-6万尾为宜。
投饲:不同生长阶段对食物要求略有差异。
水质:调节ph值,关注池塘溶氧,做好水质测定。
防病:积极防常见虾类疾病。
收获:达到120只/公斤则可起捕。
五、对虾养殖技术方法?
2
池塘在放养前必须做到清於、消毒、暴晒。池塘清除底泥后,用生石灰70—80kg/亩化浆均匀泼洒,以杀灭池中有害生物和病原生物;经3—4天晒池后冲洗池塘,将石灰水冲掉;再进水5—10cm,使池水PH值为8.0—8.6,然后按200—250g/亩用量全池泼洒长效水体消毒剂、溴氯海因等,彻底杀灭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
3
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8—8.5,透明度30—40cm,池底H2S浓度不超过0.01ppm。
4
对精养池、半精养池的池塘一定要配备增养机。配备数量根据计划单产指标来定,如亩产指标400kg,每亩配置1.1千瓦电机频率50赫0.5台,如亩产指标600kg,配置0.8台.在具体生产中1.1千瓦的增养机可供4亩养虾水面的增氧。
5
虾苗入池前,培养足够的基础饵料生物是养虾前期提高虾苗成活率,增强虾苗体质,加速虾苗生长的关键性措施,同时饵料生物对净化水质,吸收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少虾病病害,稳定水质将起重要作用
六、白对虾怎么养?
白对虾是一种比较容易养殖的淡水虾类,首先要准备一个适合养虾的水族箱,保持水温在25-30摄氏度,水质清洁且富含氧气。
喂食时可以使用虾粮、蔬菜或水果,注意不要过度喂食以防污染水质。定期检查水质和虾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另外,白对虾是群居动物,建议一次养殖多只以促进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七、对虾养殖要求和条件?
水温要适宜:对虾是热带虾种,生长适宜水温为16度-40度,适合的水温为22-32度。
水质ph值要稳定:对虾比较适应的ph值范围在7.8-8.8。虾塘的质量要求高:养殖对虾的虾塘不能积水,漏水。
水质要有良好的透明度:透明度可以反应出水质中浮游生物等微生物的数量,是调节对虾生长的重要因素。
八、白对虾养殖方法?
首先,大棚进苗时间最早为4月中旬比较适宜,外池放养时间掌握在5月上旬,可稳定在20°C以上进行为宜,6月后水温为22-35°C。如遇到长期阴雨天,气温偏低、光照少的特殊气候,掌握适时放养。
然后,精养池塘放养密度3万-4万尾/亩,条件良好的高密度精养,应采取轮捕的方法,放养密度提高至5万-6万尾/亩。一般密度不宜超过2500尾/米3水体,过高极易产生病害及缺氧死亡。
然后,掌握好清塘消毒时间,如苗床在施用生石灰、漂白粉尚未到药性消失后,就上水放苗,会造成钙离子和氯离子药害虾苗,对虾池塘需经冬季曝晒,对老池应清除淤泥10-20厘米,放虾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50-70千克/亩,或漂白粉8千克/亩消毒虾池。在清塘后至放苗前10天左右进水50厘米,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使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
然后,选择优质的虾苗是提高养虾成活率及高产的重要保证。对虾放养的规格一般为1-1.2厘米,在淡化到盐度1.5‰-2‰后,再使虾苗在1.5‰盐度的苗池中维持1-2天,以增加其适应变化能力。
然后,选购对虾虾苗时,应选择健壮活泼、体节细长、大小均匀、体表干净、肌肉充实、肠道饱满、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游泳时有明显的方向性、躯体透明度大、全身无病灶的。
然后,进行池塘水色的调控,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在池中按比例施放氮肥和磷肥,瘦水池塘早期还应施放有机肥,追肥量视池塘水体透明度、PH值、水色等灵活掌握,每星期追肥一次。养殖中后期由于残饵及虾的排泄物增多,此时应采取适量换水或施用一定的生石灰来控制水质的措施。
最后,每天早、晚、午夜三次巡塘,观察水色变化及对虾是否有浮头现象。采用借助灯光观察和捞网检查两种方法检查对虾的活动情况、生长状况,如出现异常应调节投饵量,发现浮头可开启增氧机。
扩展资料: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