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山田水产网

海水养虾中有什么水质要求

山田水产网 2025-04-29 21:10 0 0条评论

一、海水养虾中有什么水质要求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盐度、水色、水的味道和透明度来表示水质化学指标和物理性状。

溶解氧不仅是保证对虾正常生理工能和健康生长年必需物质,又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在对虾养殖的全过程中无应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最好在保持在5mg/L以上。养殖南美白虾底层水一般不应低于3.5mg/L以上。当溶解氧降到1mg/L时,南美白对虾便有浮头死亡的危险;养殖中国对虾底层水一般在短时间内不得低于4mg/L。水塘底质和水中浮游生物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具泰车有关资料报道,在夜间对虾只消耗池塘中溶解氧的5%,池塘底质消约占50%~70%,浮游生物消耗约占20%~45%。

氨氮会穿透细胞膜损伤对虾组织器官,甚至造成对虾的死亡,在低浓底情况下也会降低对虾的生长速度和抗病力,引起白斑病虾病的暴发。氨氮含量升高能影响对虾的摄食量,因此应尽量降低氨氮的含量,使氨氮控制在0.5mg/L以下。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物质,低浓度影响对虾生长,高浓度使对虾死亡。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控制在0.1mg/L以下,池底不应有较多的臭泥和残饵。

PH值是反映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如pH值升高说明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水中溶解氧增多;pH值又是引起水化学成分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如pH值降低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增加。因此在养殖南美白对虾时应将pH值控制在7.7~9.2,养殖中国对虾时应将pH值控制在7.8~8.6为宜。

透明度是反映水全中浮游植物和有机腐屑数量的一个间接的物理指标,水中浮游植物过多使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过少,使水体过瘦,都不利于对虾的生长。在南美白对虾养成期内水体的透明度应控制在30cm~60cm为好,前期低一些,后期高一些;养殖中国对虾水体的透明度控制在20cm~40cm。

味道是说明池塘底层水、特别是底泥是否有腐败的有机物质的指标,如果水体发黑、有腥臭味道,说明水下腐败的有机物质太多,容易引发病害。

二、池塘养虾水体的ph要求多少

南美白对虾对虾生长最适的PH值范围为8.0~8.4。适宜的PH值范围为7.2~8.8。

三、养虾先养水"是广大南美白对虾养殖户的共识.那么,什么样的水才能养虾

养殖水讲究溶氧高低 酸碱度 氨氮 亚硝酸盐 总碱度 总硬度达标应该没问题

四、虾池塘水色透明度大对虾的影响是什么

对虾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池中透明度大,特别是能用肉眼看到池底时,池底很容易在很短的几天内,长出大型藻类。这些藻类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污染水质,影响对虾生长和养殖,甚至导致对虾养殖失败。

解决方法:

A、放虾苗前肥水

对虾养殖全过程,放虾苗前必须肥水培养基础饵料生物。通过肥水,可使水体中浮游植物保持一个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长状态,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新陈代谢物—氮和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促进水体中正常的物质循环,以达到水体的自我更新。新建虾池可用经发酵的有机肥和生物肥,老池或土泥塘选用生物肥或植物肥及无机肥较好。施肥5~7天后,一般都能把水做起来,当池水透明度达30厘米左右时,应停止施肥;在养成中后期视水色和透明度情况分别补施和追肥,使水色和透明度达到放苗和养成期水质要求。通过肥水,培养出良好水色和透明度,为取得养虾成功打下良好基础。

B、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对虾养殖必须每天做到巡塘,巡塘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观察水色和透明度。水色和透明度的微小变化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项工作也可以是很简单,也可以是很复杂。原因是,如果是有经验的虾农,认识到水色和透明度在对虾养殖中的重要性,能以分秒必争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方法很简单,花成本很少,水色和透明度得到调整,良好水色和透明度得到恢复。相反,如果对此认识不足,不及时处理,待池中透明度继续加大或浑浊时,问题出现了,再来补救,需一定时间才能恢复原来的水色和透明度,花了钱也未必有效果,损失可能很大,甚至导致养虾失败。在这方面,有许多生动例子,应引以为鉴。这对初次养殖对虾的虾农尤为重要。

C、使用微生物制剂

调节水色和透明度的根本目的是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要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应坚持走生态健康养殖之路。南美白对虾养殖自放虾苗后,通常需要进行90天以上的养殖,才能达到上市规格。在这个养殖过程中,对虾的排泄物、残饵和生物尸体等有机物不断积聚,对底质产生污染。而水质的变化,具体地说,水色和透明度的变化,往往由于底质污染引起。因此,以改良底质为中心的水质管理,是养虾的成败关键措施之一。

使用微生物制剂养虾,建立一套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基本上是用一池水养一荐虾。利用这种模式养虾,其目的就是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使用微生物制剂养殖对虾模式。也就是体现养虾就是养水,保持水环境的稳定和虾池的生态平衡。达到生态防病的最佳效果。

目前使用的微生物制剂,主要是以芽孢杆菌为主导菌等的水底质调节的微生物制剂。代表品种如利生素、益生素、改水爽爽、菌王浆和EM菌及光合细菌等活菌制剂。微生物制剂中的有益细菌进入到虾池后,发挥其氧化、氮化、硝化、反硝化、硫化、固氮等作用,把虾的排泄物残存饲料、生物尸体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和生长,同时自身迅速繁殖为优势菌种,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长。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微生物呼吸、虾的呼吸提供氧气。

循此往复,构成一个良性生态循环,使虾池的菌相和藻相达到平衡。维持稳定的水色和透明度,营造良好的水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