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山田水产网

人工养虾!怎么养?

山田水产网 2025-04-13 00:28 0 0条评论

一、人工养虾!怎么养?

养虾秘诀:塘不好 不进水;水不好 不放苗;苗不好 不要养

天时好乳酸菌混合饲料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效果明显。 混合天时好乳酸菌的对虾饲料在养成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对虾抗病力强、抢食饵料快、生长速度明显,外观个体均匀、色泽透亮、肌肉饱满、肠道粗大、活力极强,养殖效果显著。

天时好乳酸菌的功能特点:

1、具有良好的肥水功能,对于肥水困难的池塘,加量使用本品后易于肥水。定期使用本品,水色更能保持良好状态水平。

2、促进有益藻类和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抑制有害藻类、致病菌的生长,同时为虾类提供饵料。

3、迅速分解鱼、虾、蟹残饵及排泄物,分解池塘底部沉积物及有机物质,且能改良底质,快速降解并有效利用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调节pH值,提高水中溶解氧,增强矿物质元素的吸收。

4、增加并提高饲料中有益活性成份,增强鱼、虾、蟹类的食欲,加快生长速度;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减少养殖成本;提高鱼、虾、蟹的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常用本品可有效预防爆发性病害的发生。

5、消除水体臭味与异味,维持良好的水环境,对发黑、发白、发黄的水质及过量的蓝藻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6、食用乳酸菌可平衡养殖水产品肠道内有益微生物菌群,有效预防肠炎等消化道疾病,长期服用具有保肝护脏功能。

二、怎样才能把对虾养好

盛夏高温季节,天气热、光照强、水温高、水质差,会影响对虾的觅食和蜕皮,还易造成对虾发病死亡。因此,要加强管理,确保对虾安全越夏。

控温调氧 随着水温的升高和对虾的成长,要不断增加水深,到养殖中后期,水位一定要增至1.8~2米,高温期要保持在2.2米以上。为此,在大潮期,要每天排水1次。在低潮和枯水期,则要进行机械排灌,使每天换水量达到50%左右。高温期要全排全灌,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水温控制在30℃以内,使水的透明度达到35厘米,溶氧量稳定在5毫克/升左右,以利于对虾旺食快长,优质高产。但在换水时,要防止携带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毒的微小活体侵入,最好在进水口使用60目网片滤水。

科学投饵 对虾体长4厘米以上时,以投喂螺蚬等低值小贝类饵料为主,每天每万尾投喂6~8千克。体长8厘米时,每天每万尾投喂50千克。体长12厘米以上时,每天每万尾投喂100千克。如小贝类饵料不足,也可投喂配合饲料,体长4厘米以上时,每天每万尾投喂1.5千克;以后体长每增加0.5厘米,每天每万尾增投0.3~0.5千克饵料;体长10厘米以上时,每天每万尾增投0.7~0.8千克。如投喂冰鲜小杂鱼,则按1千克配合饲料折2.5千克冰鲜小杂鱼的比例替代。

对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间活动频繁,食欲旺盛。白天潜伏,食欲减弱。因此,饵料要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分2次投喂,早晨投l/3,傍晚投 2/3。饵料要投在虾池四周的平台上。投饵要坚持“四少四多”和“两不投”原则,即前期少投,后期多投;早晨少投,傍晚多投;低潮时少投,大潮时多投;对虾大量蜕皮时少投,正常生长时多投。“两不投”,即变质饵料不投,环沟和深水处不投,这样可有效地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谨防虾病 盛夏高温季节,对虾活动摄食能力差,机体的代谢水平下降,加之水体环境恶化,病原生物滋生,容易引起虾病。为此,首先要注意投饵量不宜过多和过于集中,以免饵料变质发臭,导致水质变坏。尤其是鲜活饵料,在高温天气极易变质,造成对虾中毒死亡。为减轻虾池的水质污染,要经常换水。其次,要注意疏养,合理调节虾群密度,以保持虾群有一定的活动水体。

防止浮头 午夜和黎明前,池水中氧气的含量降至最低点,是对虾最易发生浮头死亡的危险时间,如发现糠虾、白虾、浮头、小杂鱼向塘边集结等现象,必须及时开动增氧机或不断换水,以增加池水中的溶氧。平时要注意清除池内的淤泥杂物,保证水质新鲜,以防对虾浮头死亡。

三、牛人是怎样养虾的

1、抓清淤除野。凡是养过一年虾以上的虾池,由于池中残饵和粪便的积累,已使池水变浅,有毒物质增多,所以放虾苗前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认真进行虾池清淤工作,清淤面积要达到百分之百,保证池中水深1.5米以上。尔后使用漂白粉进行“除野”。

2、抓肥水繁饵,适时投苗。4月下旬往虾池内放水,使水深达到0.5米,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使池中的藻类、轮虫等大量繁生,以达到肥水繁殖基础性饵料的目的。5月20日前后,适量投苗,每亩投苗3至4万尾,一定要投放无病健壮的虾苗。

3、抓调节水质。在对虾养成前期,换水次数较少。当池水透明度降到15厘米~20厘米时,要换一次水,换水量占池水量的1/2。养成中期,每隔10~1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换水的方法是先排掉池中底层水,后添加新水。一定要防止那面排水,这面进水的混水养虾,在降雨较多的汛期不搞大排大灌,而是把表层的淡水排掉,以保证池水盐度相对稳定。

4、抓合理投饵。要自制推网一个,每早5时取样50至100尾,认真观测对虾的胃及长势。同时用旋网测定池中对虾生存量,以做到心中有数,合理投饵。在对虾养成后期每天喂6次,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各投饵喂一次,占日投饵量的40%,晚上每隔4小时投喂一次,占日投饵料量的60%。每天的投饵料量,池中四周占80%,滩面占20%。但在池中水温超过30℃时不投饵料,水中溶氧少时,不投饵料,水质恶化时不投饵料,雾大气压低时不投饵料,注进新水后1小时不投饵料。

5、抓防止浮头。要坚持经常观察,加强水质监测,提高防治病害技术,及时准确分析掌握水情、池情、天情、虾情,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当发现蠓虾、小鱼靠时,说明水中缺氧,是虾浮头的前兆。这时候要昼夜不停地把水搞活,也可搞人工造浪、人工造氧、投冰降温,投放增氧剂。投饵也不能在下半夜易缺氧时投饵料。切不可发现浮头搅得沉渣泛起,这只能加剧对虾的死亡。

6、抓虾贝、鱼混养。坚持对虾与贝类混养和对虾与鱼混养,不仅大大提高池面积和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养虾成本,还有利于对虾发育生长,提高对虾产量、防止对虾浮头死亡,增加虾池效益。